歐文·白璧德(1865-1933),美國著名文學評論家,“新人文主義”文學批評領袖。自1894年起在哈佛任教直至去世,其間創(chuàng)辦了比較文學系,影響遍及哲學、歷史、政治、教育等各個領域。他極具世界主義眼光,最早宣揚破除“西方中心主義”;正是由于他的思想與中國儒家學說有著多方面的認同,上個世紀20年代初創(chuàng)辦的《學衡》雜志和因此而得名的“學衡派”,以及此后以梁實秋為代表的“新月派”都與白璧德的思想有著極深的淵源。將近一個世紀過去后,我們已可以更加心平氣和地看待“學衡派”與胡適、魯迅等人的論戰(zhàn)。更重要的是,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已再次將“學衡派”提過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中國在繼續(xù)堅定地融入世界的同時,如何走出文化激進主義的誤區(qū)?我們能否創(chuàng)立與現(xiàn)代性相適應的中國政治、經濟與社會模式?這無疑將進一步激發(fā)我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