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上編 天臺宗與佛教哲學
“止觀相即”的兩種方式
天臺智者的“秘教”思想
智顗“一念心”的解脫論內涵
以“一行三昧”為中心的臺禪兩宗觀心論比較
一心與機用——佛教“觀心論”的實踐意義
天臺智顗的如來藏思想述評
如來藏與中印佛學的分歧
現(xiàn)象學視野中的佛教世界觀
智者真身今安在?
諦閑長老與現(xiàn)代天臺宗復興
當代韓國天臺宗掠影
下編 佛教史與現(xiàn)代批判
中古佛教引言
佛教征服了什么?
慧遠的“心無義”與“不敬論”
法顯西行求法的目的與意義
論中國佛教的民族融合功能
論宗派佛教成立的三要素
論仁壽舍利的“感應”現(xiàn)象
楚山紹琦及其參究念佛
論儒釋道“三教合流”的類型
民俗佛教的形成與特征
“盂蘭盆節(jié)”應受重視
楊文會的弘法理念與國際視野
佛教教育的學科設置和學制管理
現(xiàn)代中國佛教的批判與反批判
空性與現(xiàn)代性
后記
《寶慶講寺從書》已出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