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和華語電影(序一)
百年中國電影期盼第四個輝煌時期(序二)
第一部分 電影理論的創(chuàng)新視野與歷史反思
百年電影回眸——流逝的時光與電影的晚近風格
論西方的中國電影批評
關于中國電影史寫作走向的思考
從“后殖民”批評到新左翼激進文化批判——質疑某種“精英視角”對“第五代”電影的“盤點”
《銀幕艷史》——女明星作為中國早期電影文化的白話經驗的體現
百年中國電影研究的現狀與難題分析
存在主義透鏡未完成的任務——《孔雀》同世界電影的內在對話與跨國族對話
第二部分 華語電影的身份表述與文化建構
全球化·香港性·大中華——香港電影十年回望
21世紀漢語電影中的方言和現代性
全球化時代的華語電影——參照美國看中國電影的國際市場前景
跨國華語電影中的民族性:反抗與主體性
重寫上海:大陸、香港和臺灣電影中的滬語
好萊塢電影與華語電影——學術話語背后的權力角逐與文化邏輯
第三部分 當代電影的發(fā)展走向與理論思考
從International到National——論當代中國電影中的父親形象和文化建構
作為類型的政治運動——“十七年”電影中的象征與意識形態(tài)關聯
香港電影產業(yè)模式對內地的啟示
從痞子無賴到上層資產階級——當代中國電影中的新“中產階級”顯影
SMHM:新生代影像傳播的文化模式分析
歷史的猶疑與抉擇——賈樟柯小城電影的文化意義
第四部分 早期電影的歷史記憶與外來影響
《春江遺恨》的是是非非與淪陷時期的中國電影
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對美國電影的態(tài)度
“影響的焦慮”:接受、變異與融合——中國電影外來影響源流蹤跡的初步考察
早期中國電影:主體性與好萊塢影響
民國報紙與中國早期電影的歷史敘述
歷史的另一種面貌——從《申報》廣告看20世紀40年代中國電影的商業(yè)類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