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體育教學是教師遵循體育教學過程的規(guī)律,成功引起、激發(fā)、維持和促進了學生的體育學習,相對有效地達到了既定教學效果的教學,其核心是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fā)展以及教學的效益。本研究對有效體育教學進行了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研究內容和結果如下:一、構成有效體育教學的理論基礎。教學教育過程最優(yōu)化理論、適應性績效理論、管理方格理論、權變理論、自我效能理論、成就需要理論、交往的需要與學習動機理論、心理學理論、系統(tǒng)論以及非指導性教學理論。二、有效體育教學的內涵。有效體育教學含義包含“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三方面。其中,“有效果”主要從學生有無進步方面得到體現(xiàn);“有效益”指學生學到了東西或學生學得好;“有效率”是單位教學投入內獲得較多的教學產出。有效體育教學的內涵還包括:教與學相互依存、教學行為選擇與目標的確立要立足于多學科、有效體育教學是一套策略。有效體育教學的理念包括:關注學生的全面進步和發(fā)展:以促進學生學習為宗旨;需要教師具備效益意識:需要教師具備反思意識。三、有效體育教學的特征。充分的教學準備;教學組織科學;教學清晰明了;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能技能身體素質等多元發(fā)展:高效利用時間;教學內容的量度合適,有效內容量大:重視教學過程;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具有鮮明的現(xiàn)代化意識;關注學生身心成長的全面性;有效體育教學具有多樣性。四、有效體育教學的影響因素。包括體育教師因素、學生因素、教學內容、體育教學環(huán)境、現(xiàn)代體育教學手段、自然條件因素六大方面。其中,體育教師因素包括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學科教學知識、責任感、教學效能感以及教學能力、體育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學生因素包括學生的體能技能基礎、學習策略、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參與程度和參與方式:教學內容因素包括體育教學中的有效內容和無效內容、教學內容的數(shù)量、教學內容的度、教學內容的實效性、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興趣、教學有效內容量;體育教學環(huán)境因素包括體育教學的場館器材充足情況、體育教學的人文環(huán)境、同場上課班級數(shù)量的多少。另外,影響有效體育教學的因素還包括現(xiàn)代體育教學手段以及自然條件因素。五、有效體育教學標準的研制。在閱讀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向全國部分一線骨干體育教師、專家學者等進行了三輪調研,運用層次分析法、EXCEL軟件和SPSS統(tǒng)計包等工具,制訂了包括4項一級指標,14項二級指標,44項三級指標的有效體育教學標準體系。六、體育教學有效性的實地調查。對廣東、湖南兩省11所中學、20名體育教師、20個教學單元、70節(jié)體育課進行了現(xiàn)場課堂觀察,對其課堂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體育教學的效果進行了城鄉(xiāng)、兩省、新熟手、示范性學校和非示范性學校等不同維度的統(tǒng)計對比。七、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的策略。包括:精心選擇教學內容,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內容量;增加學生有效練習時間,優(yōu)化體育課堂時間管理:保持適宜的運動負荷;減少和預防運動損傷;保持合適的練習密度:增加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掌握量;保持良好的師生交往:保持合適的心理負荷;激發(fā)學生動機;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