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序
什么是“癥候分析批評理論”
卷一 掩藏的癥候
魯迅:《吶喊》、《彷徨》
茅盾:《蝕》
柔石:《二月》
曹禺:《雷雨》
老舍:《駱駝祥子》
卷二 雖顯猶隱
巴金:《家》
巴金:《憩園》
附:兩代作家的迷惘——遇羅錦《春天的童話》
與巴金《憩園》的一點比較
巴金:《寒夜》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記》、《我在霞村的時候》
錢鐘書:《圍城》
卷三 癥候與歷史文化
柔石:《為奴隸的母親》
茅盾:《子夜》
沈從文:《邊城》
李劫人:《死水微瀾》
張愛玲:《傾城之戀》
張賢亮:《唯物論者啟示錄》
卷四 理論的癥候
毛澤東心中的魯迅什么樣
相關評論資料
“癥候”分析方法
好像一場傾盆大雨
關于“癥候式分析”
不可重復的解讀
“癥候式”分析與解構主義
透視生命深淵的“第三只眼”
深度文學批評的一種模式
“癥候式分析”的分析
對于創(chuàng)作無意識的考察
版本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