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容回避也耐人尋味的現象,則是電影,尤其是國產電影,已經脫離一般大眾的視線,而使去影院觀影成為相當有限的一部分人的“奢侈”享受。換句話說,就是電影似乎已經改變了曾經被定義了上百年“大眾藝術”的屬性而蛻變成“小眾的時尚趣味”。中國電影“沖奧”的歷程已經過了五、六年,所謂“屢戰(zhàn)屢敗”。而屢屢為了“適應”與“迎合”所遭致的失利,并不能為中國電影贏來如戰(zhàn)場般犧牲的尊嚴,恰恰相反,一味地迎合盡管有“參與國際競爭”的借口,卻讓人徒增氣餒。何必,非要用“熱臉”去貼人家的“涼屁股”?!假如你對電影,尤其是國產電影沒有一點興趣,那么大可不必為此耽誤時間,有這工夫不如搓幾圈麻將更來得愜意和實惠;而假如你正準備考電影學院一類的影視專業(yè),或是讀此類專業(yè)的研究生,那就更要小心,因為《給點陽光就燦爛:新中國電影60年的另類敘述》的許多觀點既不學術又缺乏嚴謹,被你貽笑大方還是小事,萬一耽誤你的成績和前程實在于心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