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訂版緒言
初版緒言
內編
第一章 《邏輯研究》第一卷:心理主義的問題與理論哲學的觀念
一、引論
二、心理主義作為問題
三、心理主義論點的最終歸宿
四、反心理主義觀點的基本缺陷
五、理論哲學、具體哲學、實踐哲學之間的關系
六、邏輯學的性質
七、純粹邏輯學的觀念
八、結束語
第二章 第一邏輯研究:現象學如何理解符號與含義
一、引論:現象學方法的一般考察
二、語言在胡塞爾現象學中的特殊位置
三、現象學的語言分析特征
四、語言陳述活動的基本現象學劃分
五、對“表述”和“含義”這兩個概念以及幾個相關概念的說明
六、符號意識的基本要素與結構
七、表述和含義的客觀性、觀念性
八、邏輯學的定義
九、結語:胡塞爾的自我批評
第三章 第二邏輯研究:現象學如何分析觀念對象和觀念直觀
一、一般對象與一般意識的權利
二、在個體意指中的個體觀念與在種類意指中的一般觀念
三、概念實在論的問題
四、極端唯名論的問題
五、傳統觀念論的問題
六、結束語
第四章 第三邏輯研究:什么是現象學所理解的“觀念整體”和“觀念部分”
一、與整體和部分相關的概念對子:復合與簡單、獨立與不獨立、可分與不可分,如此等等
二、奠基問題作為整體和部分之純粹形式理論的核心
三、奠基關系的幾種類型
四、續(xù)論:單方面的奠基關系
五、總結與評論
第五章 第四邏輯研究:如何看待純粹含義學、純粹語法學與純粹邏輯學的關系
一、含義規(guī)律、語法規(guī)律、邏輯規(guī)律的提出
二、純粹含義邏輯學的觀念
三、純粹邏輯語法學的觀念
四、學科劃界的術語說明與意義解釋
第六章 第五邏輯研究:感受現象學究競意味著什么
一、從意向體驗到意向感受
二、感受行為的意向性問題
三、感受行為的非意向性問題
四、對感受行為的另一種分析
五、對奠基關系的另一種理解
第七章 第六邏輯研究:現象學如何對意識進行動態(tài)描述分析
一、引論:關于第六邏輯研究的寫作歷史背景說明
二、現象學的動態(tài)意向分析的基本特征
三、認識行為中的兩種內涵:直觀內涵與符號內涵
A.純粹直觀行為的可能性
B.純粹符號行為的可能性
四、充實的概念及其最終理想
五、回顧性的評價
外編
第八章 現象學背景中的意向性問題(對第五章 的展開)
一、引論
二、意向性概念在胡塞爾現象學中的核心地位
三、舍勒的意向性概念
四、海德格爾與意向性問題
五、歷史的回顧作為結語
第九章 從現象學的角度看現象學與邏輯學的關系(對第一章 和第七章 的展開)
一、引論
二、胡塞爾所理解的現象學與邏輯學關系
三、附論:芬克和德里達所涉及的現象學與邏輯學的關系
四、海德格爾所理解的現象學(存在論)與邏輯學的關系
五、結語
第十章 直觀的原則,還是在場的形而上學(對第六章 的展開)
一、引子:幾個前說明
二、超越論意識與超越論還原的問題
三、平行論與雙重性的問題
四、生命與聲音概念的引入
五、語言、符號意識的結構、聲音
六、符號現象學的要素與“純粹表述”的可能性
七、向孤獨心靈生活的還原與德里達的兩個基本意向
八、純粹表述中的想象問題
九、語言表述與意識體驗的關系
十、符號與觀念的同一與差異
十一、觀念性、在場與形而上學批判
十二、結語:幾點概括說明
第十一章 觀念主義,還是語言主義(對第二章 和第三章 的展開)
一、引論
二、石里克、維特根斯坦與胡塞爾之間的歷史沖突
三、本質直觀:方法論的差異
四、立場的分歧:觀念主義還是語言主義
五、感想與結論
第十二章 胡塞爾與海德格爾的存在問題(對第七章 的展開)
上篇
一、引論
二、在本質直觀中可自身顯現的存在
三、作為無蔽的存在
四、哲學作為關于存在的科學
五、結語
下篇
一、引論
二、客體化行為與非客體化行為的奠基關系
三、存在設定與價值設定
四、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
五、價值問題的困惑
六、結語
附錄
附錄一 何謂現象學精神?——《中國現象學與哲學評論》第一輯代序
附錄二 現象學在中國
附錄三 純粹邏輯學觀念與心理主義批判——《邏輯研究》第一卷譯后記
附錄四 一本書與一個世紀——《邏輯研究》第二卷譯后記
引用文獻索引
學術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