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方法方面,已有研究較側重于法治原則與理念探討,該專著借鑒與汲取了已有規(guī)范研究成果,但更傾向于從實證的經驗視角,來研究世界法治演進的經驗與得失,挖掘中國法治建設的獨特邏輯,并在中外歷史實踐中加以檢驗。例如,作者對世界范圍內的各國法治變遷過程進行績效比較,發(fā)現(xiàn)“法治先行于民主”的體制演進模式,在績效上優(yōu)于“民主先行于法治”的體制演進模式。在汲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該書提出理論框架“初始制度約束一政治理性人~法治制度變遷”的三元互動結構,這一理論框架以“政治理性人”為人性假設,形成三個層次有機聯(lián)系與互動的理論體系。這一理論框架嘗試為法治研究提供了現(xiàn)實意義層面的視角。通過中西比較,提出:盡管中西方政治制度結構與理念相差甚大,但無論是西方政治制度演進史還是中國政治文明建設過程,皆顯示著共性邏輯,制度與秩序形成于社會經濟結構變遷中的政治理性人,在公共生活中通過反復博弈而形成的歷史演進與進化過程。法治政府建設“時滯”長短取決于公共選擇中多方力量對比。不論政府體制還是法律制度(政府體制的法律剛性表達),猶如市場交換中的價格信號,是經濟一社會結構中多元利益主體理性博弈的外在均衡浮標。分析視角獨特,觀點頗具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