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農業(yè)科學林業(yè)長白落葉松人工林長期生產力維持的研究

長白落葉松人工林長期生產力維持的研究

長白落葉松人工林長期生產力維持的研究

定 價:¥58.00

作 者: 孫志虎,金光澤,牟長城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林業(yè)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251688 出版時間: 2009-07-01 包裝: 線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80 字數:  

內容簡介

  《長白落葉松人工林長期生產力維持的研究》針對長白落葉松(Larix olgensis Henry)人工林經營中存在地力衰退或潛在地力衰退的問題,依照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經營管理(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assessment,FORECAST)模型運行所需要的參數,以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崗林場不同立地條件、不同林齡的落葉松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人工林各組分的單木生物量、林分生物量、凋落物儲量、細根生物量、各類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林冠下的光照強度以及針葉的光合作用對光環(huán)境的響應等方面的調查,同時利用現有落葉松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養(yǎng)分輸入、輸出數據資料,對FORECAST模型的相關參數進行修正,在此基礎上實現FORECAST模型對落葉松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過程的模擬,由此對人工林幾種經營措施(如輪伐期、林地枯落物的管理、采伐剩余物的處理和施肥措施)的結果進行評價,提出了維持長白落葉松人工林長期生產力的經營措施?!堕L白落葉松人工林長期生產力維持的研究》可供從事林業(yè)、生態(tài)建設以及生態(tài)恢復的科研、教學、工程技術人員和相關專業(yè)大專院校學生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長白落葉松人工林長期生產力維持的研究》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
1 引言
1.1 人工林經營與地力衰退
1.2 人工林地力衰退的防治措施
1.2.1 采伐剩余物處理
1.2.2 整地
1.2.3 固氮植物的應用
1.2.4 林地植被管理
1.2.5 間伐
1.2.6 合理施肥
1.2.7 管理凋落物層
1.2.8 長輪伐期
1.3 落葉松人工林地力衰退研究概況
1.4 模型在經營措施效果評價中的應用
1.4.1 經營措施效果評價的實驗生態(tài)學方法
1.4.2 經營措施效果評價的模型方法
1.5 FORECAST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經營管理模型簡介
1.5.1 FORECAST模型的基本原理
1.5.2 FORECAST模型的結構
1.5.3 FORECAST模型的調校
1.5.4 FORECAST模型的運行
1.5.5 FORECAST模型的運行結果
1.6 FORECAST模型在林學和生態(tài)學中的應用
1.6.1 FORECAST模型在森林經營管理中的應用
1.6.2 FORECAST模型在景觀資源評價中的應用
1.6.3 FORECAST模型在干擾生態(tài)學中的應用
1.6.4 FORECAST模型在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評價中的應用
1.7 研究目的及意義
2 研究地區(qū)概況
2.1 研究地區(qū)自然概況
2.2 樣地狀況
3 落葉松單木生物量模型的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標準木的選取
3.1.2 單木各組分生物量的測定
3.1.3 單木各組分生物量模型的建立
3.2 結果與分析
3.2.1 落葉松帶皮胸徑和去皮胸徑的關系
3.2.2 落葉松帶皮胸徑和樹高的關系
3.2.3 落葉松生物量各組分之間的關系
3.2.4 落葉松去皮胸徑、樹高與林木各分量干重的關系
3.3 討論
3.4 小結
4 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動態(tài)的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結果與分析
4.2.1 落葉松林分特征指標的預測
4.2.2 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各組分的預測
4.2.3 不同林齡和立地的落葉松人工林生物量各組分的估計
4.3 討論
4.4 小結
5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現存量與年凋落量的研究
5.1 樣地概況
5.2 研究方法
5.2.1 取樣方法
5.2.2 地統(tǒng)計學方法
5.2.3 落葉松人工林的年凋落量
5.3 結果與分析
5.3.1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現存量的地統(tǒng)計學方法估計
5.3.2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層重量與林齡的關系
5.3.3 凋落物層重量與分解層次之間的關系
5.3.4 落葉松人工林年凋落量與林齡的關系
5.4 討論
5.4.1 凋落物現存量的地統(tǒng)計學方法估計
5.4.2 落葉松人工林年凋落量與林齡的關系
5.4.3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層重量與林齡的關系
5.4.4 凋落物層重量與分解層次之間的關系
5.5 小結
6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生物量及細根生產與周轉的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取樣方法
6.1.2 地統(tǒng)計學方法
6.1.3 常規(guī)方法
6.1.4 細根生產計算方法
6.1.5 細根周轉率計算方法
6.2 結果與分析
6.2.1 根系生物量的地統(tǒng)計學方法估計
6.2.2 落葉松人工林各類根系生物量的季節(jié)動態(tài)
6.2.3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生產
6.2.4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周轉
6.3 討論
6.3.1 落葉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地統(tǒng)計學方法估計
6.3.2 落葉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隨林齡和季節(jié)的變化
6.3.3 落葉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隨土壤深度的變化
6.3.4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生產
6.3.5 落葉松人工林細根的周轉
6.4 小結
7 落葉松人工林凋落物養(yǎng)分轉移及儲量與釋放規(guī)律的研究
7.1 研究方法
7.1.1 樣品采集
7.1.2 養(yǎng)分分析
7.1.3 計算方法
7.2 結果與分析
7.2.1 葉凋落前的養(yǎng)分轉移量
7.2.2 凋落物層的養(yǎng)分儲量
7.2.3 土壤中的養(yǎng)分儲量
7.2.4 根系死亡后養(yǎng)分釋放的研究
7.2.5 枯葉養(yǎng)分釋放的研究
7.2.6 枯枝養(yǎng)分釋放的研究
7.2.7 樹皮養(yǎng)分釋放的研究
7.3 討論
7.3.1 養(yǎng)分的內循環(huán)
7.3.2 凋落物的養(yǎng)分釋放
7.4 小結
8 落葉松光響應曲線特性及林內光照分布的研究
8.1 研究方法
8.1.1 試驗材料
8.1.2 光合測定
8.1.3 光合葉面積測定與計算方法
8.1.4 落葉松光合特性參數的計算
8.1.5 葉面積指數和光照測量點的布設
8.1.6 落葉松人工林葉面積指數的測定
8.1.7 落葉松林冠下光照水平分布狀況的測定
8.1.8 落葉松人工林葉面積指數和光照數據的處理方法
8.2 結果與分析
8.2.1 落葉松陽生葉對光照強度的響應
8.2.2 落葉松陰生葉對光照強度的響應
8.2.3 落葉松陽生葉和陰生葉光合特性的比較
8.2.4 落葉松人工林的葉面積指數
8.2.5 落葉松人工林的光照指數
8.3 討論
8.3.1 落葉松針葉的光合特性
8.3.2 落葉松人工林的葉面積指數
8.4 小結
9 經營措施對落葉松人工林立地長期生產力影響的研究
9.1 研究方法
9.1.1 模型運行所需數據的收集
9.1.2 不同經營措施的模擬
9.2 結果與分析
9.2.1 落葉松不同器官及部位養(yǎng)分含量的比較
9.2.2 未經管理的落葉松人工林多代連栽模擬
9.2.3 施肥對連栽落葉松立地長期生產力的影響
9.2.4 保留枯落物對連栽落葉松立地長期生產力的影響
9.2.5 采伐剩余物歸還對連栽落葉松立地長期生產力的影響
9.3 小結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