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范式”與“革命”:中國古代史學史研習斷想.
導論
一 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二 新史料的發(fā)現
三 選題意義與研究方法
第一章 學行及著述
一 家世、家風
二 生卒年考
1 生年之謎
2 卒年小考
三 學行、舉業(yè)
四 仕宦生涯與事功
1 詞林八載
2 外轉臨清
3 “知無不言”的臺諫官
4 “克盡職掌”的侍郎、尚書
五 交游
1 “交游念死生”——與魏裔介
2 “文章友誼真”——與申涵光
3 “相得有年”之“畏友”——與李霨
4 “廿載心知十載離”——與楊思圣
5 “締盟總角久相親”——與梁氏三兄弟
6 其他師友
六 著述
1 《四思堂文集》
2 《(太上感應篇)注釋》
3 《積善錄》
4 《歉齋說書》與《四思堂說書》
第二章 《明書》的編纂與流傳
一 纂修背景與修史宗旨
二 纂修條件、經過
三 明史館與四庫館的征入
四 《明書》的刊布及版本
第三章 《明書》的史料來源與史料處理方法
一 史料來源
1 官方史料
2 私人著述史料
二 史料處理方法
第四章 《明書》的特點
一 體例完備,表志詳明
1 《明書》體例概述
2 本紀與人物傳記的編排
3 表志詳備
二 典章制度內容豐富
三 嚴褒貶,重評論
1 列傳人物分類體現褒貶原則
2 重視史事、人物評論
四 史文生動,引人人勝
第五章 《明書》的缺失
一 晚明史事的缺略
二 女真、前清事多回避
三 史事紕漏與前后抵牾
第六章 傅維鱗的歷史觀
一 “仁暴殊別,天命乃來”
二 “民為邦本,夫王者宜思所以養(yǎng)之”
三 特以倫理綱常為重
四 “使后世之出身加民者,有所鑒焉”
五 “以圣賢為必可學,務在躬行實踐”
第七章 結論:《明書》的價值及在史學史上的地位
附錄
一 傅維鱗生平事跡年表
二 傅氏家族世系表(一至十二世)
三 傅維鱗碑傳七種
四 傅維鱗自陳疏二
五 有關敕命誥命四道
六 《明書》序跋
參考文獻
一 傅氏家族文獻
二 古代著述
三 今人論著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