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常培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學家,他的《蒼洱之間》為一本非常有名的游記,包括《蜀道難》和《蒼洱之間》兩部分,都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羅常培先生的散文作品。如果不是十多年前遼寧教育出版社重印了此書,一般普通讀者很難見到語言學家的散文集子。中國老輩學者雖然各有專業(yè),但一般都是文章高手。西南聯(lián)大時期,此類著述非常普遍,比如陳達《浪跡十年》、王力《龍蟲并雕齋瑣語》、費孝通《雞足朝山記》等,這些集子都是散文佳作,不但文字好,更有知識、思想和當時的歷史情景,我平時讀書,最喜歡這一類的文章,尤其是專業(yè)學者偶然寫就的散文小品,更保有一種單純和自然天趣,因為他們自己有穩(wěn)定的專業(yè),文章純粹是興趣所致,讀來別有一番興味。我曾推薦過地質學家黃汲清早年一本類似的書《天山之麓》,真是極好的散文。有專業(yè)的人寫散文和作家的散文有明顯不同,作家的散文一般不如有專業(yè)而偶然為文的學者自然風趣,比較起來,我在散文中最喜歡讀的不是作家的散文,而是有專業(yè)的人寫的散文,比如學者、比如科學家?!渡n洱之間》肯定是一本名著,不但因為羅常培先生的文字美,更在于羅先生敘述的歷史有趣味,還在于羅先生的書中有許多學術史的材料。羅先生此書恰好完成在四十年代,當時中國學術重心還在西南,重要的研究機關和大學在羅先生的筆下均有記述,涉及的學者相當廣泛,以后凡做中國現(xiàn)代學術史研究,羅先生的這本游記一定是最好的參考資料,它的好處不在完整,而在細節(jié),不在刻意保留史料,而在無意間敘述出了學者生活的情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