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貨幣,“錢”,或者說“紙幣”似乎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了,可果真如此嗎?只有1/10的人可以準確說出當前的利率;只有1%的人可以準確說出常用的借款利率和貸款利率;只有1/1000的人可以理解信用卡利率的計算公式……最耐人尋味的事:只有不到1/10000的人可以說出每天使用的各種面值紙幣的圖案細節(jié)。人們更多的是依靠“重量”和“手感”來判斷硬幣,用“聲音”和“手感”來判斷紙幣,但最根本的是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錢的世界”人們判斷做一件事的標準是什么?答案令人吃驚——我們中只有極少數人真正去思考做某件事是否“有意義”,絕大多數人都去思考做某件事是否“有回報”。在歷史的哪一個詭異的瞬間,“有意義”被偷換成了“有回報”?大冬天光著身子,用手狠狠地拍擊水面,然后哈哈大笑盡可能長時間持續(xù)的能力是“無意義的”,但如果有一筆資本注入這個“事業(yè)”,一切就改變了,于是會出現“培養(yǎng)這種技能”的學校和產業(yè)。這就是金融資本的力量。誰主導了世界的金融資本,誰就擁有了愚弄世界的“超級能力”。資本在歐洲古代可以讓人們瘋傻、讓人們殘忍、讓一切價值失序、讓一切有意義的事業(yè)變得“毫無意義”(其實是“沒有回報”),讓許多無意義的騙局變成了“產業(yè)”和“創(chuàng)新”。誰擁有了世界信用供給權,誰就是“金錢世界”的“主宰”。目前,主宰著“美元世界”的是“國際債權人”,這個概念就是由歐洲古代“尼德蘭銀行家”發(fā)明出來的,他們創(chuàng)立了第三金融國家“尼德蘭共和國”,又輕易地摧毀了它。王國的興衰,貴族的榮辱竟然操縱于“尼德蘭銀行家族”的手中,他們合法地擁有了包括“戰(zhàn)爭權”在內的一切權力;一個貧窮、孱弱、衰落的“尼德蘭聯省共和國”被描繪成了“17世紀海上的馬車夫”,這些噩夢一樣的騙局是如何在銀行家手中變?yōu)椤艾F實”的呢?請讀者賞讀“荷蘭金融戰(zhàn)役史”,讓我們回到歐洲古代硝煙彌漫的金融戰(zhàn)役中去尋找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