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的烙印》講述了宋、明、清三朝,國民精神一步步衰落。趙匡胤開創(chuàng)的宋王朝,將中國帶入“崇文抑武”的羸弱病態(tài),缺失了在東亞范圍的國際地位,三百年時間,足以對群體國民精神產生致命的打擊;以武功孱弱為代價興盛起來的文化繁榮,最終產生的是扭曲、小器的理學思想,在朱元璋開創(chuàng)的明王朝體制下,禁錮了國民頭腦,從而造成精神上的衰落;王朝的一次次毀滅,人們的一次次麻木,中華的血性消泯日甚,當清王朝試圖以游牧民族的強悍把持這個帝國時,傳統(tǒng)文化內部的腐爛已經無可救藥,再也支撐不起一個龐大臃腫的、遠遠落后于世界的群體。今天的中國,是過去的、千百年來的中國的一次次積累而成。當我們站在整個宏觀歷史角度來看時,會發(fā)現(xiàn),曾經的烙印深深印在我們當今每一個人身上。一系列的問題,歸根結底在于精神,猶如一棵蒼天大樹,無論如何枝繁葉茂,都來源于最基礎的根部。我們應該回頭看看,回頭梳理那些歷史的烙印,過去的一切經歷,才是真正塑造今天的根源。如果把一個國家比作一個人的話,那么用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話說,就是:所有的心理問題都來源于童年記憶,所有的行為和狀態(tài)都能從曾經去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