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美學20世紀的中國美學

20世紀的中國美學

20世紀的中國美學

定 價:¥45.00

作 者: 張賢根 著
出版社: 武漢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20世紀學術發(fā)展叢書
標 簽: 美學

ISBN: 9787307068742 出版時間: 2009-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4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所有的美學觀點其實都包含著學者、藝術家或思想家本人的人生體驗、生命意欲。美學不但常常溢出文本向生命延伸,成為人生與學問交融之學,而且如前所述,整個20世紀,它幾乎一直都呈現(xiàn)出一種超學科的格局,與心理學、哲學、文學、社會學等相互依存甚至密不可分。20世紀的中國美學家并不“純粹”,也因此,直到今天,美學在許多人心目中仍然有著遠遠超出一門人文學科本身的單純價值,無論是一廂情愿地期望過度也好,四面招搖地泛濫無度也罷,人們對于美學持久不衰的熱情都表明:美學在中國,不止是一個學術問題,也許我已經(jīng)重復過太多次了,它在某種程度上是關乎藝術旨趣、人格修養(yǎng)、人生關懷、生命態(tài)度甚至社會拯救等問題的。作為《20世紀的中國美學》的撰寫者,當然不能無視這一個“美麗的誤會”。20世紀的中國美學,因為這樣的誤會而美麗。就像王國維、朱光潛、李澤厚等美學家都頻頻引用過的那句詩一樣:“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者簡介

  吳志翔,男,1970:年生,浙江東陽人。畢業(yè)于浙江大學中文系,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美學專業(yè)博士生?,F(xiàn)供職于浙江教育報刊總社,任《教育信息報·教師周刊》主編。主要研究中國美學史、美育理論、心理學。著有《詩酒年華》、《憂郁的享受》、《性感的美學》、《肆虐的狂歡——傳媒美學談》、《為教師聲辯》等。

圖書目錄

序:美麗的誤會.
第一章 梁啟超:多情多血的美學
他的熱血,常常保持著沸度
第一節(jié) 情隨心動境緣情遷
心力:除心中之奴隸
情感:宇宙間的大秘密
境界:惟心所造之境為真實
第二節(jié) 趣味與審美趣味
趣味:生活的原動力
藝術:升華趣味,誘發(fā)美感
第三節(jié) 美的身份與美的表情
美與真:“阿特先生”養(yǎng)出了“賽因士兒子”?
表情法:情感與形式就像一對情人
第四節(jié) 詩界革命與小說界革命
詩界革命:以舊風格含新意境
小說界革命:“熏”、“浸”、“刺”、“提”四力
第二章 王國維:尋求慰藉的美學
昆明湖上的那圈波紋
第一節(jié) 美學:求生命的“慰藉之道”
與叔本華和康德的親緣
慰藉——他最喜歡使用的一個詞
他是使美學獲得獨立價值的第一人
第二節(jié) 悲?。焊┭鲇凇吧钪?br />欲望是痛苦的根源
解脫之途何處尋覓?
“揮刀白宮”式的解脫
中國到底有沒有悲劇?
第三節(jié) 境界:傳統(tǒng)美學范疇一網(wǎng)打盡
境界,還是意境?
“境界”說的基本含義
“境界”說的三組關系
第四節(jié) 古雅說與美育論:還是為了慰藉
優(yōu)美與宏壯,愉快與“痛并快樂著”
古雅:“玩物喪志”也不壞
“古雅”另類解讀:Timeworks
?;?,其實就是低級趣味
美育:最大的牽掛還是人生
第三章 蔡元培:人格完善的美學
美育,從胎兒一直到墳墓
第一節(jié) 美與藝術的基本觀念
超脫與普遍/優(yōu)美與壯美
橫向軸:美術與科學的關系
縱向軸:藝術的起源和演化
第二節(jié) 美育:找到遺失的美好
美育與人生
美育無處不在
第三節(jié) 美育代宗教
第四章 魯迅:生命張力的美學
他的人生有一種“反美學”的質素
第一節(jié) 強力的生命美學和文藝價值
“火與鐵”鍛造的力與美”
天才就是“精神界戰(zhàn)士”
文藝功用:“攖人心說”
第二節(jié) 魯迅的美育思想和形式羹感論
“發(fā)揚真美”及“發(fā)見文化”
“以刀代筆”的“有力之美”
第三節(jié) “彷檀于無地”中挺立的審羹精神
第五章 呂激:學科化的“美學概論”
從美學少年到佛學大師
第一節(jié) ‘羹術革命.:藝術的新生
第二節(jié) 羹學的性質與羹的本質
美學:價值之學、規(guī)范之學
“美的價值”論:表出人格價值
第三節(jié) 審美態(tài)度及美感論、藝術論
“美的態(tài)度”說:生命“沒入”對象
美感論:生命自然流暢展開的快感
藝術論:生命的表白
第六章 朱光潛:中西融通的“美學拾穗
“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世的事業(yè)
第一節(jié) 人生的美學化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義的藝術
從趣味出發(fā):朱光潛、王國維、周作人
超脫:脫俗、擺脫、超越
第二節(jié) 審美經(jīng)驗分析(上)
審美的距離:“不即不離”
悲劇快感:源自心理距離
第三節(jié) 審美經(jīng)驗分析(下)
“我的生命和物的生命往復交流
幾組矛盾關系的“調和”
第四節(jié) “曲終人不見”:朱光潛與魯迅
第七章 宗白華:天人合一的“美學散步
“拿叔本華的眼睛看世界,拿歌德的精神做人
第一節(jié) “美鄉(xiāng)的醉夢者”
散步的美:“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詩意的美:你可曾同那疏林透射的斜陽共舞
晉人的美:“振依千仞岡,濯足萬里流”
第二節(jié) 中西美學的殊途與圓融
中西形而上學的差異
中西藝術美學的不同重心
中西藝術中的空間意識
兩種藝境:空靈與充實
第三節(jié) 中國藝術意境的誕生
第八章 鄧以蟄:“詩與歷史”及書畫美學
陶醉于文化的“厚味”
第一節(jié) 畫的“境界”與詩的“境遇”
藝術理想:“純形世界,絕對境界
詩:在“境遇”與“境界”之間
第二節(jié) 意境論:書畫藝術美學研究
書法之美:“莫非來自意境”
繪畫之美:“歸于氣韻生動”
第九章 滕固:“美術小史”和藝術理論
一位被美術史遺忘的美術史家
第一節(jié) 推崇體驗和創(chuàng)造的藝術論
科學與藝術——個性的自由
第十章 蔡儀的客觀反映論美學:美是典型
第十一章 徐復觀的新儒家美學:中國藝術精神
第十二章 李澤厚的主體性實踐論美學:“積淀”說
附錄:陳望衡的“境界本體論”美學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