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我曾仰窺到天堂的閃光
童年:圣母于蠻荒中降臨
第一講 嗜血的斯拉夫人怎樣懂得了憂傷
少年:俄羅斯有了初戀情人
第二講 普希金:戀愛的少年
第三講 《葉甫蓋尼·奧涅金》:城市對鄉(xiāng)村的懺悔
第四講 普希金:50年代中國的一個注釋
青年:在幻想中燒成灰燼的“別”與“車”
第五講 23歲的幻想——別林斯基及其現代意義
第六講 烏托邦的必要——車爾尼雪夫斯基和《怎么辦》
中年:“罪感”是一種神性
第七講 托爾斯泰:“蝎子式追問”的一生
第八講 從“末日審判”到“創(chuàng)世”——論《戰(zhàn)爭與和平》的潛敘事
第九講 從瞬問發(fā)現永恒——關于《安娜·卡列尼娜》
第十講 靈魂被鎖著,可鑰匙丟了——契訶夫的當代性
暮年:十字架下的現代主義
第十一講 月色幽微——白銀時代的閱讀筆記
第十二講 抓火者——重讀勃洛克和《十二個》
再生:太陽依然是灰色的
第十三講 粗鄙的闖入者——來自底層的文學與肖洛霍夫
第十四講 保爾:新圣徒的理念和激情
第十五講 煙雨霏霏的黎明——“自然神”的治療意義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