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經濟學理論產權經濟學

產權經濟學

產權經濟學

定 價:¥29.80

作 者: 潘義勇 著
出版社: 暨南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其他經濟學理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11350395 出版時間: 2008-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26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經濟學是研究稀缺資源配置與運用的學科。財產,無論是國家財產、集體社團財產還是個人財產都是最稀缺的資源。產權經濟學是關于財產權利配置和利用的學說,包括對財產權利的界定、確立、組合、分割、運用和流轉。現(xiàn)代產權制度形成和安排的過程,就是對財富權利依法界定、確立、組合、分割、運用和流轉的過程,也是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制度轉變和完善的過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進入經濟、文化、科技和市場全球化的今天,研究社會財富資源的配置與運用方式,研究企業(yè)產權制度安排,對于優(yōu)化財富資源配置方式、節(jié)約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對于富民強國、建設和諧社會、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都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與歷史意義。一個國家的經濟能否快速穩(wěn)定地向前發(fā)展,關鍵在于是否確立有效的資源配置方式和高效率的企業(yè)制度,即是否選擇一種經濟成本較低的產權制度安排。在我國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人們對產權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對所有制、所有權的認識上,而對于創(chuàng)造了西方工業(yè)文明的現(xiàn)代企業(yè)產權制度一無所知,甚至認為私有制是束縛生產力發(fā)展的,唯有公有、國有制才是最適合生產力高速發(fā)展的制度安排。有人甚至認為中國自盛唐以后科技停滯不前,乃至積貧積弱,工業(yè)革命不能首先在中國發(fā)生,是由于長期的封建私有制使然。其實,對中國經濟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不會忘記,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實行的土地和工商業(yè)的國有制下,從西漢漢武帝把制鹽和貿易變?yōu)橹醒胝洜I的官工官商開始,到民國時期建立龐大的官工官商的官僚產權體系,封建官僚集團都以國家代表身份控制和占有國有資源,包括土地、工業(yè)和貿易;除官僚集團之外,以平民身份擁有的私有經濟在龐大的封建帝國經濟面前是微不足道的。世界工業(yè)革命之所以在歐美發(fā)生,就是因為這些國家在法律保護下的平民私有經濟得到了充分發(fā)展并上升為國民經濟主體部分。

作者簡介

  潘義勇,副研究員,研究生學歷,曾歷任廣西玉林地委宣傳部理論教育科干事、理論教員,地委常委及部委辦領導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秘書;廣西社科院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海南省人民政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辦化驗室負責人、省百科全書編委辦公室副主任、省社科聯(lián)雜志主編;廣州市社科院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長,副研究員。1994年在海南工作期間榮獲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海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yōu)秀專家"稱號。

圖書目錄

前言
1 導論
1.1 產權經濟學興起的時代背景
1.2 產權經濟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和方法
1.3 產權經濟學研究的任務與內容
1.4 產權經濟學與其他經濟學學科的關系
2 產權概念與基本內容
2.1 產權的含義、性質與功能
2.2 原始產權與派生產權的關系
2.3 自然人產權與法人產權
2.4 現(xiàn)代產權要素
2.5 法人產權治理結構
2.6 西方產權理論及其借鑒
3 產權分類與要素產權制度
3.1 產權分類
3.2 土地產權的制度安排
3.3 勞動力產權的制度安排
3.4 知識產權的制度安排
3.5 環(huán)境產權的制度安排
3.6 金融產權的制度安排
4 產權與社會經濟形態(tài)
4.1 自然經濟社會的產權制度
4.2 商品經濟社會的產權制度
4.3 多元經濟社會的產權制度
4.4 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與產權制度的互動關系
5 產權制度創(chuàng)新與經濟增長
5.1 經濟增長源于有效的產權制度創(chuàng)新
5.2 私有產權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
5.3 公共產權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5.4 現(xiàn)代產權是混合的產權制度
6 產權的市場與流通
6.1 產權市場與產權流通的基本內容
6.2 產權市場與產權流通的形成與發(fā)展
6.3 產權市場與產權流通的意義與作用
6.4 我國產權市場與產權流通的規(guī)范與完善
6.5 開放產權市場與保護國家產業(yè)安全
7 產權與分配
7.1 三種分配觀
7.2 機會均等與產權分配
7.3 產權制度與分配制度的互動
7.4 公平分配與效率產權
7.5 福利——效率產權的補充
7.6 建立公平與效率兼容的分配結構
8 社會主義產權體系
8.1 社會主義公有產權的產生
8.2 社會主義產權結構
8.3 產權代理的成本與風險
8.4 不同產權的代理成本與風險比較
9 中央產權與地方產權
9.1 現(xiàn)行中央產權與地方產權的弊端
9.2 處理中央產權與地方產權關系上的誤區(qū)
9.3 中央產權與地方產權劃分的意義
9.4 國有資產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與目標
9.5 重塑中央產權與地方產權的關系
10 產權的外部性與內在化
10.1 公共產權的外部性
10.2 市場缺陷與公共產權
10.3 私有產權企業(yè)負的外部性
11 產權制度的現(xiàn)代化及其歷史進程
11.1 產權制度現(xiàn)代化的目標
11.2 產權主體法制化
11.3 產權社會化
11.4 產權主體多元化
11.5 未來產權制度的演變走向
12 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與現(xiàn)代產權制度建設
12.1 國有企業(yè)制度形成及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12.2 中國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歷程
12.3 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的目標及運行機制
12.4 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與機制轉換的措施
12.5 完善企業(yè)制度創(chuàng)新和運行的外部條件
12.6 國有企業(yè)產權民營化改組
12.7 國有農業(yè)產權制度建設
13 集體產權制度創(chuàng)新
13.1 人民公社的制度缺陷
13.2 生產隊集體產權制度的缺陷
13.3 新一輪農地產權改革的目標
13.4 推進產權繼承制度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