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時期的國家所有權問題研究:面向公共所有權的思考》對國家所有權的研究,以公共所有權為向度,以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與國家所有權有關的法學理論以及立法和司法實踐為基礎,參照傳統(tǒng)大陸法系的理論和實踐,著重研究國家所有權的內部問題?!掇D型時期的國家所有權問題研究:面向公共所有權的思考》總共六章,其基本線索,具體而言可以分為三個層面:一是揭示本文研究國家所有權問題的背景,這個背景就是我國所處的轉型進程,它滲入和震動了中國社會和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推動著我國的傳統(tǒng)社會經濟體制向現代社會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轉變。緒論部分主要研究轉型的含義、改革開放以來民法學的轉型和國家所有權問題研究的轉向。二是研究國家所有權的內部問題,主要包括國家所有權的理念、主體特性、客體結構、權能結構等方面的特殊性。這主要是第一章到第四章所要解決的問題。三是在前述國家所有權內部問題的研究基礎上探討國家所有權公共性的實現機制問題(第五章)。對中國而言,國家所有權的公共性的實現還有一個特殊的問題,那就是民營化問題,因為在建國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國家掌握了巨額的物質財產,尤其是為數眾多分布極廣的國有企業(yè)。這些財產既是財富,也是負擔,為了使國家能夠從繁雜的國有資產經營事務中脫身出來,致力于真正需要國家發(fā)揮作用的公共領域,對國有經濟進行戰(zhàn)略性結構調整就是極為必要的。民營化就是國有經濟調整最為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轉型時期的國家所有權問題研究:面向公共所有權的思考》在第六章專門探討了國家所有權民營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