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話
導言 馬克思:“歷史幽靈”還是時代象征?
一 遭遇后現(xiàn)代的馬克思:當代視野的開啟
二“幽靈”意象:后現(xiàn)代馬克思主義
三 馬克思的當代思想譜系
四 碰撞與融合:現(xiàn)代性、后現(xiàn)代性與交往實踐觀 ,
五 重瀆、對話、反思: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新路徑 ,
第一編 交往實踐、全球化與馬克思
第一章 資本全球化與馬克思
一 資本全球化:馬克思的歷史地平線
二 對資本全球化的批判反思: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視界
三 資本全球化與交往實踐觀:雙重視野融合
第二章 哲學新路徑:走向交往實踐觀
一 理解馬克思:問題與出路
二 新研究路徑:資本全球化與交往實踐
三 歷史本真想象:轉向“交往實踐的唯物主義”
第三章 “大寫的邏輯”:重讀《資本論》
一 未澄明的邏輯:多元視野
二 新視界:交往實踐觀的邏輯
三 大寫邏輯:三重向度和三重結構
第四章 馬克思:交往實踐的唯物主義
一 交往實踐的語義邏輯
二 交往實踐的結構
第五章 資本全球化、帝國主義與世紀馬克思主義視野
一 帝國主義:資本全球化的新形式和新階段
二 帝國主義、十月革命和東方道路
三 資本全球化、交往實踐觀與毛澤東思想
四 資本全球化新語境和新帝國主義論
五 西方馬克思主義:來自晚期資本主義中心的批判
第二編 新全球化時代與馬克思主義的當代走向
第六章 新全球化時代:馬克思主義的當代語境
一 大變動:新全球化時代
二 當代問題學:新全球問題的哲學反思
三 新全球化時代的交往實踐觀
第七章 當代視野中的馬克思:新“后”學的批判性綱領
一 后現(xiàn)代的馬克思:新全球化時代的精神想象
二 馬克思的后學向度——工具理性和吲一齜判:“否定的辯證法”弼
三 分析哲學的黃昏:馬克思與批判理性
四 現(xiàn)代性社會批判綱領:馬克思與后工業(yè)文明
五 “反思的現(xiàn)代性”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
六 開發(fā)歧見的多元敘事:馬克思與后現(xiàn)代性話語
七 從后思索:“人”的死亡和解構的譜系
八 交往理性:馬克思的“新”后學向度
九 終結的時代與創(chuàng)新的時代
第八章 新全球化時代、交往實踐觀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 鄧小平理論:新全球化時代的中國馬克思主義
二 交往實踐觀: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
三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全球化時代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理論和黨建綱領
四 中國特色的新現(xiàn)代化:后資本主義模式的重新設計
第三編 交往實踐觀:新全球問題學的中心視界
第九章 “綠色馬克思”:生態(tài)重建與交往實踐觀
一 “人類困境”的哲學闡釋:叩問馬克思
二 “天人合一”的原始生存:古典環(huán)境倫理批判
三 人類中心主義倫理批判
四 生態(tài)倫理學的雙重悖論
五 深層生態(tài)學倫理:后現(xiàn)代的反思
六 召喚馬克思:三種“綠色馬克思”的哲學設計
七 生態(tài)重建的哲學進路:交往實踐觀的綠色視野
第十章 “知識的時尚”:全球霸權與交往實踐觀
一 知識經濟:新生態(tài)生產方式和全球霸權
二 知識經濟生產方式:交往實踐觀分析
三 知識帝國主義與新全球霸權:一個交往實踐觀的分析框架
四 知識創(chuàng)新的邏輯:實驗室一知識產業(yè)一知識的時尚
第十一章 全球發(fā)展:正義、理論與選擇
一 馬克思與全球發(fā)展話語
二 20世紀的回響:現(xiàn)代性的衰落與全球發(fā)展觀審視
第十二章 “激情馬克思”:后現(xiàn)代城市生活與消費文化批判
一 城市之光:馬克思與當代都市理論
二 公共性、工業(yè)與水泥森林:現(xiàn)代城市觀念
三 解構、日常生活、雙向書寫:后現(xiàn)代城市理念
四 消費社會與后現(xiàn)代生存
五 日常意識與消費文化批判:走向馬克思
六 差異的建筑文化:解讀與思考
七 多元的都市文化符號
第四編 差異政治、全球正義與交往實踐觀
第十三章 “黑色馬克思”:差異政治與全球視野
一 后現(xiàn)代全球政治哲學:“差異政治”
二 后理性:全球政治哲學的新向度
三 大游戲場:全球政治哲學的空間效應
第十四章 全球政治哲學:公共領域與全球話語
一 新全球化時代:全球治理與正義
二 公共領域的社會轉型:新市民社會
三 社群與自由:關于全球政治基礎的論戰(zhàn)
第五編 公眾話語與意識形態(tài)
第十五章 意義的意義:意識形態(tài)的初始向度
一 交往實踐觀:意義的新敘事方式
二 意義、價值、文化
第十六章 社會意識形態(tài):公眾文化研究
一 公眾精神交往:社會意識形態(tài)生成機制
二 意義共識:公眾精神與意識形態(tài)的構成
三 常識:公眾意識形態(tài)批判
第十七章 話語的秩序
一 語言學轉向:現(xiàn)代、后現(xiàn)代與交往實踐觀
二 話語的秩序:存在及其變構
第十八章后東方主義: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意義
一 新全球化與文明的對話
二 后殖民文化批判與重建
三 儒學重解:一種當代意義的可能性
四 “力”、“同”、“和”之辯:全球化三種規(guī)則和三條道路
結束語 走向交往實踐的唯物主義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