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花了一年的時間,利用雙休日親自走過百余條馬路。在他的文字里,你可以去外白渡橋邊觀雄渾而又富麗堂皇的大廈外觀,可以聞城隍廟里的裊裊香煙,可以看南京路上四大公司璀璨的燈火,可以品靜安寺百樂門前的絕代風華,還可以賞武康路精致老洋房的輪廓,看溧陽路日式花園洋房的券式門窗,領愚園路歐陸情調的弄堂風情,聽多倫路夕拾樓里的鐘聲,去田子坊、莫干山路觸摸創(chuàng)意園區(qū)的時尚……最美的是,還可以去具有歐洲官邸風格的蘭心大戲院、美琪大戲院和新翻造的天蟾逸夫大舞臺、現(xiàn)代化的安福路話劇中心…… 一個城市的空間是靠馬路來延伸擴展的。如果把一個城市比作人的大腦的話,馬路就是腦神經,人就是腦細胞。人是通過馬路才感覺到整個城市的脈搏在跳動??梢哉f,道路、河流、橋梁、建筑……永遠是城市的載體和記憶,也是城市歷史風貌的重要組成元素。更何況中國近代百年歷史的風云造就了上海的每一條馬路,各色人等都在上海的馬路走過,上海的馬路或多或少都留下了他們的氣場和故事,或濃烈或淡雅,或激揚或平靜。 讓我們跟隨《叩街問巷(上海馬路的前世今生)》去聽聽上海老弄堂里的胡琴,曲折委婉,意味深長;去外灘屋頂上的一個露臺,站在那里,去品讀整個上海,感受從1843年起,一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