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絡認證與等級考試Cisco認證CCNA學習指南:Cisco網絡設備互連(ICND1 第二版)

CCNA學習指南:Cisco網絡設備互連(ICND1 第二版)

CCNA學習指南:Cisco網絡設備互連(ICND1 第二版)

定 價:¥45.00

作 者: (美)麥奎瑞 著,鄧鄭祥 譯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叢編項: Cisco職業(yè)認證培訓系列
標 簽: CISCO認證(思科認證)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15184573 出版時間: 2008-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6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是Cisco公司唯一授權的出版商Cisco Press針對最新公布的CCNA考試大綱推出的ICND1自學指南。本書共分6章,介紹了網絡基本原理、以太網、無線局域網、LAN連接、WAN連接、配置Cisco IOS設備以及管理網絡環(huán)境等內容。全書通過大量配置示例和圖示闡述了基本的網絡互連術語、概念和部件;同時每章最后都有大量由Cisco公司認證教員編寫的復習題,以檢查讀者對該章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本書是針對備考INTRO認證考試的讀者編寫的,對負責實現(xiàn)和管理中小型企業(yè)網的網絡管理員也頗具參考價值。另外,對中小型公司的網絡支持人員,本書也是寶貴的參考資料。當然,Cisco客戶和經銷商以及剛進入網絡互連行業(yè)、不熟悉Cisco產品的網絡技術人員也將從本書中受益。

作者簡介

  Steve McQuery(CCIE#6108)是Cisco公司的一名致力于數(shù)據中心架構的咨詢工程師,負責幫助美國中西部的企業(yè)客戶規(guī)劃數(shù)據中心架構。從1991年起,Steve就是網絡互連社區(qū)的活躍分子,獲得了Novell、Microsoft和Cisco的多種認證。加入Cisco前,Steve是Global Knowledge的一位外部合同員工,負責講授和編寫針對Cisco技術和認證的課程。

圖書目錄

第1章 組建簡單網絡 1
1.1 本章目標 1
1.2 探索網絡的功能 1
1.2.1 網絡是什么 1
1.2.2 網絡中常見的物理組件 3
1.2.3 解讀網絡示意圖 3
1.2.4 資源共享的好處 4
1.2.5 網絡用戶應用程序 5
1.2.6 用戶應用程序對網絡的影響 6
1.2.7 網絡指標 7
1.2.8 物理拓撲和邏輯拓撲 8
1.2.9 總線拓撲 9
1.2.10 星型和擴展星型拓撲 10
1.2.11 環(huán)型拓撲 12
1.2.12 全互連和部分互連拓撲 13
1.2.13 連接到Internet 14
1.2.14 本節(jié)小結 15
1.3 確保網絡安全 16
1.3.1 對網絡安全的需求 16
1.3.2 平衡網絡安全需求 17
1.3.3 對手、黑客的動機和攻擊類型 19
1.3.4 減輕常見的威脅 20
1.3.5 本節(jié)小結 22
1.4 理解主機到主機的通信模型 22
1.4.1 OSI參考模型 23
1.4.2 數(shù)據通信過程 25
1.4.3 對等通信 28
1.4.4 TCP/IP協(xié)議?!?9
1.4.5 OSI模型和TCP/IP協(xié)議棧的比較 30
1.4.6 本節(jié)小結 30
1.5 理解TCP/IP模型中的Internet層 31
1.6 IP網絡地址 31
1.6.1 IP地址類 33
1.6.2 網絡地址和廣播地址 35
1.6.3 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 38
1.6.4 地址耗盡 39
1.6.5 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 42
1.6.6 域名系統(tǒng) 43
1.6.7 使用常見的主機工具獲悉主機的IP地址 43
1.6.8 本節(jié)小結 45
1.7 理解TCP/IP模型中的傳輸層和應用層 45
1.7.1 傳輸層 46
1.7.2 TCP/IP應用程序 48
1.7.3 傳輸層的功能 48
1.7.4 本節(jié)小結 61
1.8 探索分組傳輸過程 62
1.8.1 第1層設備及其功能 62
1.8.2 第2層設備及其功能 63
1.8.3 第2層地址 63
1.8.4 第3層設備及其功能 64
1.8.5 第3層地址 64
1.8.6 將第2層地址映射到第3層地址 64
1.8.7 ARP表 65
1.8.8 主機到主機的分組傳輸 66
1.8.9 默認網關的作用 74
1.8.10 使用常見的主機工具獲悉兩臺主機之間的路徑 74
1.8.11 本節(jié)小結 78
1.9 理解以太網 78
1.9.1 LAN的定義 79
1.9.2 LAN的組件 79
1.9.3 LAN的功能 80
1.9.4 LAN有多大 80
1.9.5 以太網 81
1.9.6 以太網LAN標準 82
1.9.7 CSMS/CD在以太網中扮演的角色 83
1.9.8 以太網幀 84
1.9.9 以太網幀的類型 85
1.9.10 以太網地址 85
1.9.11 MAC地址和十六進制數(shù) 86
1.9.12 本節(jié)小結 86
1.10 連接到以太網LAN 87
1.10.1 以太網網絡接口卡 87
1.10.2 以太網介質和連接需求 88
1.10.3 連接介質 88
1.10.4 非屏蔽雙絞線電纜 89
1.10.5 UTP實現(xiàn) 90
1.10.6 本節(jié)小結 94
1.11 總結 94
1.12 復習題 95
第2章 以太網LAN 107
2.1 本章目標 107
2.2 理解共享型LAN面臨的挑戰(zhàn) 107
2.2.1 以太網LAN網段 107
2.2.2 擴展LAN網段 108
2.2.3 沖突 109
2.2.4 沖突域 109
2.2.5 本節(jié)小結 111
2.3 探索分組傳輸過程 111
2.3.1 第2層地址 111
2.3.2 第3層地址 111
2.3.3 主機到主機的分組傳輸 111
2.3.4 本節(jié)小結 116
2.4 操作Cisco IOS軟件 117
2.4.1 Cisco IOS軟件的功能 117
2.4.2 配置網絡設備 117
2.4.3 外部配置源 118
2.4.4 Cisco IOS命令行界面的功能 119
2.4.5 進入EXEC模式 120
2.4.6 在CLI中獲取幫助 121
2.4.7 增強編輯模式 122
2.4.8 命令歷史記錄 123
2.4.9 本節(jié)小結 125
2.5 啟動交換機 125
2.5.1 啟動Catalyst交換機 125
2.5.2 交換機指示燈 126
2.5.3 查看交換機的自舉輸出 127
2.5.4 登錄交換機 128
2.5.5 從命令行配置交換機 129
2.5.6 顯示交換機的初始啟動狀態(tài) 130
2.5.7 管理MAC地址表 132
2.5.8 本節(jié)小結 133
2.6 理解交換機安全 134
2.6.1 物理威脅和環(huán)境威脅 134
2.6.2 配置密碼 134
2.6.3 配置登錄旗標 136
2.6.4 Telnet接入和SSH接入 136
2.6.5 配置端口安全 137
2.6.6 確保未用端口的安全 139
2.6.7 本節(jié)小結 139
2.7 最大限度地提高交換帶來的好處 139
2.7.1 微分段 140
2.7.2 雙工通信 140
2.7.3 企業(yè)網需要使用速率不同的介質 143
2.7.4 以太網LAN中的物理冗余性 144
2.7.5 使用生成樹協(xié)議(STP)消除環(huán)路 145
2.7.6 本節(jié)小結 146
2.8 排除交換機故障 147
2.8.1 采用分層方法 147
2.8.2 識別并解決介質問題 147
2.8.3 識別并解決常見的接入端口問題 148
2.8.4 識別并解決常見的配置問題 148
2.8.5 本節(jié)小結 148
2.9 總結 149
2.10 復習題 149
第3章 無線LAN 159
3.1 本章目標 159
3.2 探索無線網絡技術 159
3.2.1 企業(yè)對WLAN的需求 159
3.2.2 WLAN和LAN之間的差別 160
3.2.3 射頻傳輸 161
3.2.4 WLAN標準化組織 161
3.2.5 無線頻段 162
3.2.6 比較各種802.11標準 163
3.2.7 Wi-Fi認證 164
3.2.8 本節(jié)小結 165
3.3 理解WLAN安全 165
3.3.1 WLAN面臨的安全威脅 165
3.3.2 緩解安全威脅 166
3.3.3 WLAN安全的發(fā)展歷程 166
3.3.4 無線客戶端關聯(lián) 167
3.3.5 802.1x在WLAN中的工作原理 168
3.3.6 WPA和WPA2模式 169
3.3.7 本節(jié)小結 170
3.4 實現(xiàn)WLAN 170
3.4.1 802.11拓撲的組成部分 170
3.4.2 BSA無線拓撲 171
3.4.3 無線拓撲的數(shù)據率 172
3.4.4 接入點的配置 174
3.4.5 實現(xiàn)無線網絡的步驟 174
3.4.6 無線客戶端 175
3.4.7 排除無線故障 175
3.4.8 本節(jié)小結 176
3.5 總結 177
3.6 復習題 177
第4章 LAN連接 183
4.1 本章目標 183
4.2 探索路由選擇功能 183
4.2.1 路由器 183
4.2.2 確定路徑 185
4.2.3 路由選擇表 185
4.2.4 靜態(tài)路由、動態(tài)路由、直連路由和默認路由 187
4.2.5 動態(tài)路由選擇協(xié)議 187
4.2.6 本節(jié)小結 190
4.3 理解二進制 190
4.3.1 十進制和二進制 190
4.3.2 2的冪 192
4.3.3 將十進制數(shù)轉換為二進制數(shù) 193
4.3.4 將二進制數(shù)轉換為十進制數(shù) 194
4.3.5 本節(jié)小結 194
4.4 制定網絡編址方案 195
4.4.1 子網 195
4.4.2 計算可用的子網數(shù)和主機數(shù) 197
4.4.3 終端系統(tǒng)如何使用子網掩碼 200
4.4.4 路由器如何使用子網掩碼 200
4.4.5 子網掩碼的工作原理 202
4.4.6 應用子網掩碼 203
4.4.7 確定網絡編址方案 204
4.4.8 C類網絡示例 205
4.4.9 B類網絡示例 206
4.4.10 A類網絡示例 207
4.4.11 本節(jié)小結 209
4.5 啟動Cisco路由器 209
4.5.1 Cisco路由器的初始啟動過程 209
4.5.2 Cisco 路由器的初始設置 210
4.5.3 登錄Cisco路由器 215
4.5.4 顯示路由器的初始啟動狀態(tài) 217
4.5.5 本節(jié)小結 219
4.6 配置Cisco路由器 219
4.6.1 Cisco路由器的配置模式 219
4.6.2 從CLI配置Cisco路由器 220
4.6.3 配置Cisco路由器接口 221
4.6.4 配置Cisco路由器的IP地址 222
4.6.5 查看接口的配置 223
4.6.6 本節(jié)小結 227
4.7 探索分組傳輸過程 227
4.7.1 第2層地址 227
4.7.2 第3層地址 227
4.7.3 主機到主機的分組傳輸 228
4.7.4 使用命令show ip arp 234
4.7.5 使用常見的Cisco IOS工具 235
4.7.6 本節(jié)小結 236
4.8 理解Cisco路由器安全 236
4.8.1 物理威脅和環(huán)境威脅 236
4.8.2 配置密碼 236
4.8.3 配置登錄旗標 237
4.8.4 Telnet接入和SSH接入 237
4.8.5 本節(jié)小結 238
4.9 使用Cisco SDM 238
4.9.1 Cisco SDM概述 238
4.9.2 配置路由器使其支持Cisco SDM 240
4.9.3 鏈接More 242
4.9.4 Configuration Overview 242
4.9.5 Cisco SDM向導 244
4.9.6 本節(jié)小結 244
4.10 將Cisco路由器用作DHCP服務器 244
4.10.1 理解DHCP 245
4.10.2 將Cisco路由器用作DHCP服務器 245
4.10.3 使用Cisco SDM來啟動DHCP服務器功能 246
4.10.4 監(jiān)視DHCP服務器的運行情況 247
4.10.5 本節(jié)小結 249
4.11 接入遠程設備 249
4.11.1 建立Telnet或SSH連接 249
4.11.2 掛起和恢復Telnet會話 251
4.11.3 關閉Telnet會話 251
4.11.4 其他測試連接性的工具 252
4.11.5 本節(jié)小結 254
4.12 總結 254
4.13 復習題 254
第5章 WAN連接 267
5.1 本章目標 267
5.2 理解WAN技術 267
5.2.1 為何需要WAN 268
5.2.2 WAN和LAN的不同之處 269
5.2.3 WAN接入和OSI參考模型 270
5.2.4 WAN設備 270
5.2.5 WAN電纜 271
5.2.6 路由器在WAN中扮演的角色 272
5.2.7 WAN數(shù)據鏈路層協(xié)議 273
5.2.8 WAN通信鏈路 274
5.2.9 本節(jié)小結 275
5.3 連接到Internet 275
5.3.1 分組交換通信鏈路 275
5.3.2 數(shù)字用戶線 276
5.3.3 有線電視電纜 278
5.3.4 Internet:最大的WAN 279
5.3.5 從DHCP服務器那里獲取接口地址 280
5.3.6 NAT和PAT簡介 280
5.3.7 轉換內部源地址 282
5.3.8 配置DHCP客戶端和PAT 284
5.3.9 查看DHCP客戶端配置 288
5.3.10 查看NAT和PAT配置 289
5.3.11 本節(jié)小結 289
5.4 實現(xiàn)靜態(tài)路由選擇 289
5.4.1 路由選擇概述 290
5.4.2 比較靜態(tài)路由和動態(tài)路由 291
5.4.3 配置靜態(tài)路由 291
5.4.4 配置默認路由 292
5.4.5 查看靜態(tài)路由配置 293
5.4.6 本節(jié)小結 294
5.5 配置串行封裝 294
5.5.1 電路交換通信鏈路 294
5.5.2 公共交換電話網 295
5.5.3 點到點通信鏈路 296
5.5.4 高級數(shù)據鏈路控制協(xié)議 298
5.5.5 配置HDLC封裝 299
5.5.6 點到點協(xié)議 299
5.5.7 查看串行接口的封裝配置 301
5.5.8 幀中繼 302
5.5.9 ATM和信元交換 303
5.5.10 本節(jié)小結 304
5.6 實現(xiàn)RIP 305
5.6.1 動態(tài)路由選擇協(xié)議概述 305
5.6.2 分類路由選擇協(xié)議和無類路由選擇協(xié)議 308
5.6.3 距離矢量路由選擇 309
5.6.4 RIP的特征 310
5.6.5 RIPv1和RIPv2之比較 311
5.6.6 配置動態(tài)路由選擇的步驟 311
5.6.7 配置RIP 312
5.6.8 查看RIP配置 312
5.6.9 排除RIP配置故障 314
5.6.10 本節(jié)小結 315
5.7 總結 316
5.8 復習題 316
第6章 管理網絡環(huán)境 327
6.1 本章目標 327
6.2 發(fā)現(xiàn)網絡中的鄰居 327
6.2.1 Cisco發(fā)現(xiàn)協(xié)議 327
6.2.2 使用CDP獲取的信息 328
6.2.3 實現(xiàn)Cisco發(fā)現(xiàn)協(xié)議 329
6.2.4 使用命令show cdp neighbors 330
6.2.5 監(jiān)視和維護Cisco發(fā)現(xiàn)協(xié)議 330
6.2.6 繪制網絡環(huán)境示意圖 332
6.2.7 本節(jié)小結 333
6.3 管理Cisco路由器的啟動和配置 333
6.3.1 路由器通電啟動過程 333
6.3.2 路由器部件 334
6.3.3 設備如何查找并加載
Cisco IOS映像和配置文件 336
6.3.4 配置登記碼 338
6.3.5 本節(jié)小結 340
6.4 管理Cisco設備 340
6.4.1 Cisco IOS文件系統(tǒng)和設備 340
6.4.2 管理IOS映像 342
6.4.3 管理設備配置文件 344
6.4.4 Cisco IOS copy命令 345
6.4.5 在Cisco設備中使用show和debug命令 347
6.4.6 本節(jié)小結 349
6.5 總結 350
6.6 復習題 350
附錄 復習題答案 356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