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中論文的目次是按照先秦到現代的時間順序。其中《朱熹的(詩集傳)與儒家的文學社會學》一文寫于博士班研讀期間,《馬克思主義和儒家的文學觀:內在目的論的觀點》一文寫于l995年轉向臺灣文學研究之后,但其實只是總結之前十年的心得?!丁坝篮愕泥l(xiāng)愁”:徐復觀論先秦儒家美學》和《“情”概念從孔孟到茍子的轉化》兩篇論文是去年底恢復工作之后的一點成績。其余五篇完成于我參加由黃俊杰先生主持的“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fā)展計劃——東亞近世儒學中的經典詮釋傳統(tǒng)”期間(2000-2003),可以算是一部分的成果。貫穿這些不同時期作品的精神是一致的,我對儒家美學的基本看法從未改變,但盼望未來在師友的惕勵和自己的努力之下能更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