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 當前意境研究的現(xiàn)狀
二 意境的哲學基礎
三 玄、禪與意境
四 基本內容
五 關于本書的寫作體例
第一章 “無”之超越——論王弼哲學對意境的影響
導言
第一節(jié) 超越與自然
一 以無為本
二 崇本舉末
三 因物自然
四 言意之辨
第二節(jié) 王弼哲學對意境的影響
一 “無”與人的覺醒
二 “以無為本”、“崇本舉末”與意境
三 “意在象先”對意境的影響
四 “體無”與審美之“體”
第二章 “心”之自由——試論嵇康之“心”、阮籍之“神”對意境的影響
導言
第一節(jié) 嵇康之“心”與阮籍之“神”
一 嵇康之“心”
二 阮籍之“神”
第二節(jié) 嵇、阮之自由的思想淵源及其對意境的影響
第三章 “有”之發(fā)現(xiàn)——論郭象哲學對意境的影響l
導言
第一節(jié) 自然與自由
一 雙重否定
二 性之必然
三 名教即自然
四 與時俱化
第二節(jié) 郭象哲學對意境的影響
一 個體之我的發(fā)現(xiàn)與美的覺醒
二 隱顯矛盾的理論解決對士人審美心理的影響
三 物的發(fā)現(xiàn)
四 “境”的提出
附 自然與自由
一 魏晉士人的生死觀
二 《形影神》與陶淵明的自然觀
三 飲酒與陶淵明的自然觀
第四章 “空”之意味——論僧肇哲學對意境的影響
導言
第一節(jié) 即萬物之自虛
一 物不遷
二 不真空
三 般若無知
四 涅槃無名
五 僧肇佛學對于魏晉生死觀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僧肇哲學對意境的影響
一 動靜觀對意境的影響
二 觸事而真對意境的影響
三 般若無知對意境的影響
四 生死問題的理論解決對于美學的影響
第五章 “性”與“心”——論慧能禪學對意境的影響
導言
第一節(jié) 自然與自由
一 自性
二 悟
三 般若之“空”
四 修行論
五 心
第二節(jié) 慧能禪學對意境的影響
一 對士人審美心理的影響
二 “心”、“境”的突出與意境的形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