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文壇影響最大的作家之一,浩然的大量短篇小說在當時廣為傳播。他的兩部長篇代表作品《艷陽天》、《金光大道》,奠定了他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有人后來曾以當時中國文壇只有“八個樣板戲、一個作家”來形容浩然在當時中國文壇的地位。然而,對于這位被刻上時代烙印的作家的爭議,在隨后的幾十年中一直沒有停止過。浩然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經歷了些什么?他筆下的作品是否如人們猜測的那樣具有特殊意義?《浩然口述自傳》一書告訴讀者,在“風云人物”光環(huán)之下,在猜測和爭議背后,浩然其實只是一位純粹的、對文學有著狂熱追求的普通人。書中,浩然親口講述了自己年少時在北方貧困的小山村和姐姐經歷的生活艱辛,成家之后在瑣碎的家務之余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等內容。無論哪個時期生活的磨難,都不能讓他放棄對文學的執(zhí)著追求。通過書中的文字,讀者可以感受到浩然是個不甘平庸寂寞的人,他用對書籍和寫作的熱望渴求,從文學中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文學始終是浩然的安慰和夢想,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太愛這個事業(yè)了,愛得發(fā)昏,愛得成癖,愛了足足一生。”《浩然口述自傳》這本書詳細記錄了浩然從只念過三年書的農家子弟,奮斗成專業(yè)作家的艱辛歷程,他把1959年加入作協(xié)之后寫《艷陽天》、《金光大道》的過程及那個特殊歷史時期中,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毫無保留地告訴世人。本書的出版,對于浩然本人、對于想要更多了解浩然的文學愛好者來說,都是一次難得的機會。相信讀者會通過這本書了解一個真實的浩然。本書載有84張浩然各個歷史時期的照片,包括他與家人、他與各界人士的珍貴照片,其中大部分為首次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