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在中國,國際關系研究像是一門“顯學”。其實,這門學科在社會科學的大家庭里,只能算是一個小兄弟,不管是從形成的時間長度算,還是就學術的成熟程度而言。1963年以后,根據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指示精神,以中共中央聯(lián)絡部下屬的一批國際問題研究所的建立以及北京大學、人民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國際政治系的出現(xiàn)為標志,國際問題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堂皇入室”,國際關系學在中國正式建制,從前那種零星分散、缺乏預算和統(tǒng)一規(guī)劃的狀態(tài)終告結束,中國國際關系研究從“前史”階段邁入了“正史”時期。雖然由于“文革”和眾所周知的其他原因,國際關系學科的建設起起落落,相當曲折,但中國總歸有了自己的國際研究隊伍,直至發(fā)展成今天看上去比較壯觀的景象。《中國國際關系研究四十年》,就是一本專門講授上述歷史的著作,是一部反映新生代中國研究者的視角、水準和沖勁的學術作品。兩位作者都具有國際關系專業(yè)博士階段嚴格訓練的背景,目前都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作,一位是社會學所的博士后研究人員,一位是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副教授,屬于國關界新生代的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