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生物科學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

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

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

定 價:¥32.00

作 者: 劉正發(fā) 著
出版社: 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中央民族大學博士文庫
標 簽: 文化人類學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11084474 出版時間: 2007-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 469 字數:  

內容簡介

  涼山彝族社會發(fā)展到今天,能夠留下博大深厚而獨特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內容;涼山彝族人能夠形成與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文化心理、文化性格和言行模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幾千年來的涼山彝族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有其獨特的家支制度及其文化和等級制度的長期存在并發(fā)揮重要作用的緣故。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內容包括家支觀念、家支意識、父子連名譜系、親屬稱謂、組織形態(tài)、婚姻締結、祭祀祖先、神靈信仰、冤家戰(zhàn)爭、團結互助、立身處世、人倫道德教育以及傳遞神話故事、格言家訓和科技人文知識等等,涉及涼山彝族的社會組織、宗教信仰、倫理道德、婚姻模式、戰(zhàn)爭緣起等各種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稕錾揭妥寮抑幕瘋鞒械慕逃祟悓W研究》就是以教育人類學的視角來系統(tǒng)分析、研究和探索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及其傳承和教育選擇的問題。《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共分六章進行論述?!稕錾揭妥寮抑幕瘋鞒械慕逃祟悓W研究》在緒論部分闡釋選題的緣起、理由和研究的意義,對相關的研究成果進行了介紹、綜述和分析,闡明《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主要采用的一些文化人類學和教育人類學的研究理論和研究方法以及《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研究實施的步驟和一些術語概念。第一章,涼山彝族及其社會分層結構。較為系統(tǒng)地論述了彝族的分布、起源、族稱、語言和文字的基本內容,探討涼山彝族和民主改革前的涼山彝族社會結構分層情況。第二章,涼山彝族家支文化的源流。釋讀了一些涼山彝族家支的概念及其與家族、宗族、氏族等概念的異同并界定了涼山彝族家支和涼山彝族家支文化的概念;系統(tǒng)分析了涼山彝族家支文化的起源、形成和發(fā)展以及涼山彝族家支的繁衍圖示、親屬稱謂、父子連名譜系、各個不同家支之間的關系和涼山彝族家支賴以存在的物質基礎及其文化。第三章,涼山彝族家支文化的內容、特性和功能分析。詳細論述了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十二個方面的內容,即涼山彝族家支的組織形態(tài)、軍事戰(zhàn)爭、宗教信仰、婚姻模式、團結互助、集會議事、倫理道德、人生禮儀、頭人、習慣法、禁忌和爾普的內容;具體分析了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八個方面的文化特征,即自然性、包容性、非性(婚)性、權威性、延續(xù)性、廣泛性、封閉性、復雜性;系統(tǒng)闡釋了涼山彝族家支文化五個方面的文化功能,即明確家支成員維護家支利益、調解家支內外各種矛盾、調節(jié)家支內外人倫關系、傳遞傳統(tǒng)文化知識、教育家支成員。第四章,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及其對人的影響。簡要探討文化傳承的概念、傳承機制、傳承對象和傳承模式,探索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過程中對人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以及獲得科學知識、人文知識、生活知識和技能的影響。第五章,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田野調查和分析。采取發(fā)放問卷、個案深度訪談、深入田野參與觀察、人戶訪問等方式,以云南省寧蒗縣彝族自治縣金古忍石家支為個案,以涼山彝族地區(qū)和彝族人為考察對象,對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調查、分析和研究,提出涼山彝族家支文化是涼山彝族人和涼山彝族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石之一,是涼山彝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內容之一;指出應當理性認識和看待涼山彝族家支文化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即發(fā)揚精華,舍棄糟粕。并結合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對涼山彝族家支文化進行調適、整合和發(fā)展,使其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第六章,文化傳承與教育選擇——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與現代學校教育的取舍。簡要分析文化傳承中進行的教育,認為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至今依然在涼山彝族人的生產生活實踐中成為“活著”的文化抑或還在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原因就是文化傳承和文化教育的結果。闡釋涼山彝族家支文化教育及其模式和評價;分析現代涼山彝族地區(qū)多元文化并存和交融的狀況以及涼山彝族學生文化信息獲得和交流的內容,闡釋一些涼山彝族學生文化適應與文化迷惘的現實,反思民族文化傳承與現代學校教育情況,指出現代學校教育與涼山彝族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有些相互脫節(jié)和現代學校教育評價中存在的一些誤區(qū)和盲點,提出在現代涼山彝族地區(qū)的現代學校教育中應該考慮涼山彝族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背景,實施和實踐涼山彝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相結合的道路,探索涼山彝族家支文化教育與現代學校教育調適整合的發(fā)展思路。《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的結束語部分簡述《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教育人類學研究》寫作的思路脈絡和幾點再次強調的內容。關鍵詞: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現代學校教育

作者簡介

  劉正發(fā)(彝名:阿里瓦薩),1970年生,彝族,法學博士,副研究員,現任中央民族大學天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黨總支副書記。研究方向:主要從事教育教學管理研究和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研究。已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試論文化傳播論對教育的初探》、《試談學分制》、《日本大學生打工現象的調查研究》、《簡述發(fā)述國家和地區(qū)高校學生管理制度》、《當代我國大學生打工現象研究》等10多篇文化。參與編寫中央民族大學國家“十五”“211工程”建設項目王軍教授主編的《教育民族學》和《民族文化傳承與教育》的有關章節(jié)。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涼山彝族及其社會分層結構
 第一節(jié) 涼山彝族概況
  一、彝族簡況
  二、涼山彝族概況
 第二節(jié) 涼山彝族社會分層結構
  一、民主改革前的涼山彝族社會分層結構
  二、涼山彝族社會分層結構的形成和發(fā)展變化
第二章 涼山彝族家支文化的源流
 第一節(jié) 涼山彝族家支的概念
  一、對前人學者涼山彝族家支概念的釋讀
  二、涼山彝族家支與家族、宗族、氏族概念的分析
  三、涼山彝族家支概念界定
 第二節(jié) 涼山彝族家支的起源和發(fā)展
  一、涼山彝族家支的產生
  二、涼山彝族家支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涼山彝族家支的結構
  一、涼山彝族家支的繁衍圖例——根與支的解讀
  二、涼山彝族家支的父子連名譜系
  三、涼山彝族家支的親屬稱謂
  四、涼山彝族家支之間的關系
 第四節(jié) 涼山彝族家支存在的物質基礎及文化
  一、在服飾文化方面
  二、在飲食文化方面
  三、在居住文化方面
  四、在交通文化方面
  五、在勞作文化方面
第三章 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內容、特性和功能分析
 第一節(jié) 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內容分析
  一、涼山彝族家支的組織形態(tài)
  二、涼山彝族家支的軍事戰(zhàn)爭
  三、涼山彝族家支的宗教信仰
  四、涼山彝族家支的婚姻模式
  五、涼山彝族家支的團結互助
  六、涼山彝族家支的集會議事
  七、涼山彝族家支的倫理道德
  八、涼山彝族家支的人生禮儀
  九、涼山彝族家支的頭人
  十、涼山彝族家支的習慣法
  十一、涼山彝族家支的禁忌
  十二、涼山彝族家支的爾普
 第二節(jié) 涼山彝族家支文化特征分析
  一、自然性
  二、包容性
  三、非性(婚)性
  四、權威性
  五、延續(xù)性
  六、廣泛性
  七、封閉性
  八、復雜性
 第三節(jié) 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功能分析
  一、明確家支成員維護家支利益
  二、調解家支內外各種矛盾
  三、調節(jié)家支內外人倫關系
  四、傳遞傳統(tǒng)文化知識
  五、教育家支成員
第四章 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及其對人的影響
第五章 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的田野調查和分析
第六章 文化傳承與教育選擇——涼山彝族家支文化傳承與現代學校教育的取舍
結束語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問卷
附錄二 訪談題目
附錄三 云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金古忍石家支個案訪談提綱
附錄四 擬定的問卷調查者和訪談對象
附錄五 2006年暑期云南省和四川省田野調查路線示意圖
附錄六 田野調查中收集到的幾則現代涼山彝族家支成文規(guī)矩
附錄七 民主改革前涼山彝族地區(qū)的習慣法選登
附錄八 金古忍石家支會議的一些文書和文件
附錄九 筆者的父子連名譜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