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猶自有血點點潑灑,結了冰,宛如一朵朵火紅的曼珠沙華開在雪峰之上,凄厲而詭異,暗示著不祥的結局——沙曼華……沙曼華!我又一次要近在咫尺的距離內,錯過了你。此去塞外,風沙三萬里。極目望去,盡是一片蒼莽渾厚的黃,長沙絞風,卷舞直上。在沙漠的上空,平鋪天際的云層緩緩移動、在起伏的沙漠上投下巨大的影子——此處的天和地,仿佛在亙古的靜默中面面相覷,卻如兩個平行的時空、永無交界。駝鈴擊響在沙風中,稀疏而拖沓。云層的巨大陰影給了烈日下行走的旅人喘息的機會,駝背上的客商們滿面風沙,個個七歪八倒地靠在駝峰上,被大漠上蒸騰的熱氣烤得失去了活力。駝背上厚重的褡褳和箱籠、隨著駱駝遲緩的腳步,一下下拍擊著牲畜的背部。駝鈴悠遠,黃沙舞風;古道漫漫,絲路綿長。這支上百人的駝隊從蘭州出發(fā),雇傭了刀手和引導者出了玉門關一路西行,經過了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座古城,準備敦煌進行了最后一次修整,然后再沿著河西走廊過去——穿過這片大漠,便是那些遙遠的西域國家:大食、波斯、獅子國……到了大漠的另一端,這些褡褳箱籠里的茶葉絲綢等貨物、便能賣出十倍的價錢。領頭駱駝上蹲著一個眼神如鷹的漢子,一直朝前望著,此刻忽地直起了身子,呸的一聲吐出了滿嘴的黃沙,興奮地扯著嗓子大喊:“敦煌!敦煌到了!大家都給我加緊跟上,前頭就是敦煌啰!”敦煌?所有人的精神便是一震,所有的牲畜都被催得小跑起來,駝鈴聲急促悅耳。敦者,大也;煌者,盛也。自從絲綢之路開通后,每年無數(shù)的駝隊和商旅從這條路上經過,陽關和玉門關成為中原通向西域的兩個邊塞“耳目”;而敦煌,便成了這片空莽蒼黃大漠里,古道上最重要的一個古城,扼守著絲路的咽喉,也控制了西域和中原的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