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地理位置與地質背景
第二節(jié) 研究歷史與現狀
第三節(jié)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一、科學依據和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技術路線
第四節(jié) 實物工作量設計與完成情況
第五節(jié) 主要研究成果
一、新資料
二、新認識
第二章 地層分布、區(qū)劃及區(qū)域地層特征
第一節(jié) 新元古代地層劃分和青白口紀地層特征
第二節(jié) 南華紀地層特征
第三節(jié) 震旦紀地層特征
一、峽東地區(qū)震旦紀地層特征
二、貴州甕安、開陽地區(qū)震旦紀早期地層特征
第三章 甕安生物群特征與生物地層對比
第一節(jié) 研究方法
一、野外工作
二、室內研究
第二節(jié) 磷酸鹽化生物群特征
一、地質背景
二、保存狀態(tài)
三、磷酸鹽化生物群的組成
四、已發(fā)現的屬種
第三節(jié) 硅化生物群特征
一、地質背景
二、陡山沱期硅化生物群特征
三、燧石相已發(fā)現的屬種
第四節(jié) 硅化及磷酸鹽化生物群的對比
第五節(jié) 一些新的認識
一、疑源類Tianzhushania與球狀化石Megasphaera ornata的新認識
二、對部分甕安生物群磷酸鹽化球狀化石生物屬性的新認識
三、甕安陡山沱期磷酸鹽化生物群與峽東陡山沱期硅化生物群相當
四、甕安生物群化石的埋藏學特征與化石保存情況
第四章 甕安生物群的沉積環(huán)境、化石保存巖相與控制因素
第一節(jié) 甕安地區(qū)震旦系陡山沱組發(fā)育特征
第二節(jié) 甕安地區(qū)震旦系陡山沱組巖石學特征
第三節(jié) 震旦系陡山沱組沉積相和沉積環(huán)境
第四節(jié) 震旦系陡山沱組含磷巖系沉積模式
一、化學沉積模式
二、機械動力簸選和碎屑灘沉積模式
三、藻生物物理一化學沉積模式
第五節(jié) 震旦系陡山沱組微體化石保存巖相與控制因素分析
一、微體化石保存微觀沉積巖相特征
二、成巖作用及其階段性分析
第五章 早震旦世宏體炭質壓膜化石
第一節(jié) 研究歷史
第二節(jié) 陡山沱期宏體炭質壓膜化石新層位
第三節(jié) 不同層位宏體炭質壓膜化石組合特征
第四節(jié) 對早震旦世陡山沱期宏體炭質壓膜化石的新認識
第六章 同位素年代學研究
第一節(jié) 研究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以往同位素年代學的研究現狀
二、存在的主要年代學問題
第二節(jié) 主要研究剖面及其采樣層位
第三節(jié) 研究方法
第四節(jié) 鋯石u—Pb定年結果
……
第七章 問題討論與主要結論
第八章 震旦(伊迪卡拉)紀生物地層序列
參考文獻
圖版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