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激光問世以來,非線性光學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已經成為一門相當成熟的學科分支。非線性光學包括非線性光學現象、非線性光學器件、非線性光學理論、非線性光學材料等。非線性光學理論是伴隨著非線性光學現象而逐步發(fā)展起來的,現已日臻完美。非線性光學材料在非線性光學領域占有突出的地位,特別是新型、高效、優(yōu)質的非線性材料的不斷發(fā)現,為非線性光學器件的發(fā)展提供了寬廣的平臺。而新型激光技術、可調諧激光器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為非線性光學的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使得人們能夠去研究高階及共振增強的非線性光學效應。目前,非線性光學頻率變換技術廣泛地應用于擴展相干輻射的波段,為激光產業(yè)開辟了廣闊的前景。經過幾十年的廣泛和深入的研究,非線性光學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培養(yǎng)光學工程、光電工程、光信息科學與技術等專業(yè)研究生的需要,作者依據多年為研究生開設非線性光學課程的講義及長期從事非線性光學方面的研究成果,編著了這本《非線性光學》教材。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光波在非線性介質中的傳播,從光波在各向異性晶體中的傳播特性、非線性極化、非線性極化張量特性等,導出了光與非線性介質相互作用時平面波近似下的振幅耦合方程,為二次及更高次非線性現象的解釋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二和第三章利用第一章的理論對二次非線性現象如倍頻、和頻、差頻、光整流、參量放大、參量振蕩、參量熒光給予解釋,引出了相位匹配的概念及實現的方法,討論了高斯光束近場近似情況下的適用性;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論述三次非線性效應,如光學克爾效應、自聚焦、三次諧波、四波混頻、受激喇曼散射、受激布里淵散射、雙光子吸收等,并討論了三次非線性效應中的共振增強效應;第六章是非線性極化率的計算和測量,采用半經典理論和微擾方法,給出了計算二次和三次非線性極化率的方法和公式,并對測量二次非線性極化率常用的方法作了簡單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