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1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1.1 地震地質模型基本分類
1.1.1 理想彈性介質、黏彈性介質和塑性介質
1.1.2 各向同性介質和各向異性介質
1.1.3 均勻介質、層狀介質和連續(xù)介質
1.1.4 單相介質和雙相介質
1.2 均勻、各向同性、理想彈性介質中的三維波動方程
1.2.1 彈性波傳播方程
1.2.2 縱、橫波波動方程
1.3 無限大均勻各向同性介質中彈性波場及特征
1.3.1 無限大均勻各向同性介質中的平面波
1.3.2 無限大均勻各向同性介質中的球面波
1.3.3 地震波的動力學特征
1.3.4 地震波的運動學特征
1.4 地震波的反射、透射和折射
1.4.1 平面波的反射和透射
1.4.2 彈性分界面波的轉換和能量分配
1.4.3 球面波的反射、透射及折射形成
1.4.4 地震面波
1.5 多層黏彈性介質中彈性波場及特征
1.5.1 黏彈性介質中彈性波的傳播和大地濾波作用
1.5.2 多層介質中彈性波的傳播特征
1.5.3 地震波的薄層效應
1.5.4 地震繞射波
1.5.5 地震波的波導效應
1.5.6 一個反射波地震記錄形成的物理機制
1.6 幾何地震學原理
1.6.1 地震反射波的運動學
1.6.2 地震折射波的時距曲線
1.6.3 地震繞射波的時距曲線
1.6.4 多次反射波時距曲線
1.6.5 垂直時距曲線方程
1.6.6 г-ρ域各種波的運動學特點
1.6.7 反射橫波運動學特征
1.7 地震波速度及地震地質條件
1.7.1 地震波的傳播速度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1.7.2 幾種速度之間的相互關系
1.7.3 地震地質條件
2 地震勘探工作方法與技術
2.1 地震測線的布置和觀測系統(tǒng)
2.1.1 地震勘探的階段劃分及地震測線布置
2.1.2 地震勘探野外數據采集系統(tǒng)簡介
2.1.3 二維地震勘探觀測系統(tǒng)
2.1.4 三維及四維地震勘探觀測系統(tǒng)
2.1.5 折射波法觀測系統(tǒng)
2.2 激發(fā)地震波
2.2.1 陸上激發(fā)地震波
2.2.2 海上激發(fā)地震波
2.2.3 激發(fā)地震橫波
2.3 地震干擾波及特征
2.3.1 規(guī)則干擾波
2.3.2 不規(guī)則干擾
2.4 接收三分量地震波及組合檢波
2.4.1 質點振動方向與檢波器的靈敏度
2.4.2 組合檢波及組合效應
2.5 共反射點多次疊加技術
2.5.1 共反射點疊加原理
2.5.2 共反射點疊加效應
2.6 地震勘探野外工作技術
2.6.1 試驗工作
2.6.2 野外數據采集工作
2.6.3 野外表層低速帶測定
3 地震資料處理的方法技術
3.1 地震資料處理流程
3.1.1 預處理
3.1.2 分析性處理
3.1.3 實質性處理
3.1.4 修飾性處理
……
4 資料解釋方法與技術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