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線路總體設計原則
一、設計年限
二、線路類別
三、正線數(shù)目及軌距
四、行車速度
五、線路最大通過能力
六、線路的選定及敷設方式
七、線路交叉規(guī)定
八、車站布設
九、輔助配線
?。ㄒ唬┱鄯稻€
(二)停車線、渡線
十、車輛段及其出入線設置
第二章 線路平面、縱斷面
第一節(jié) 線路平面
一、概述
?。ㄒ唬┑罔F選線設計原則
?。ǘ┚€路平面位置選擇
?。ㄈ┚€路敷設方式
?。ㄋ模┸囌菊疚贿x擇
(五)輔助左右線間關系
?。┱€左右線間關系
二、線路平面設計標準及有關規(guī)定
?。ㄒ唬﹫A曲線半徑選定原則
?。ǘ﹫A曲線標準半徑
?。ㄈ┳钚∏€半徑
?。ㄋ模﹫A曲線最小長度
?。ㄎ澹﹫A線間夾直線最小長度
?。颓€設置規(guī)定
(七)車站正線平面
(八)道岔設置規(guī)定
?。ň牛┣€限制速度
三、緩和曲線
?。ㄒ唬┚徍颓€設置規(guī)定
?。ǘ┚徍颓€長度
?。ㄈ┚徍颓€線型
?。ㄋ模┚徍颓€常數(shù)
(五)緩和曲線上任意點切線支距計算
四、曲線要素及切線支距計算
(一)線路平在曲線要素計算
?。ǘ┣芯€支距計算
?。ㄈo緩和曲線時圓曲線支距計算
五、線路里程及標示
?。ㄒ唬┮话阋?guī)定
?。ǘ┣€控制點里程計算
?。ㄈ┚€路里程標示
(四)左線里程與斷鏈
六、線間距
?。ㄒ唬﹨^(qū)間并行地段線間距
?。ǘ┸囌镜囟尉€間距離
?。ㄈ┑啦淼囟尉€間距
?。ㄋ模└淖兙€間距方法
七、曲線線間距計算
八、曲線地段線間距加寬
?。ㄒ唬┣€地段線間距加寬的必要性
?。ǘ﹫A曲線內外側偏移量和線間距加寬計算
(三)緩和曲線地段內外側加寬計算
?。ㄋ模┑孛?、高架線路曲線地段線間加寬
?。ㄎ澹┣€線間距加寬實施
九、左線曲線半徑的確定
十、曲線車站地段內、外側加寬與站臺建筑限界計算
?。ㄒ唬┣€內外側加寬計算公式
……
第三章 軌道
第四章 路基
附錄A 地鐵各類車型主要技術規(guī)格
附錄B-1 區(qū)間直線地段圓形隧道限界
附錄B-2 區(qū)間直線地段矩形隧道限界
附錄B-3 區(qū)間直線地段馬蹄形隧道限界
附錄B-4 區(qū)間地面直線地段建筑限界
附錄C 鐵路基本建筑限界
附錄D 列車和軌道荷載換算土柱高度及分布寬度
附錄E 填料分類
附錄F 路基工程混凝土與砌體強度等級及適用范圍
附錄G 鐵路防火間距
附錄H 鐵路與電線路交叉凈空要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