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詞之名得之于趙崇祚所編《花間集》,此書編成于五代后蜀廣政三年(940年),是一部最早也是規(guī)模最大的晚唐五代文人詞的總集。全書共收錄了以溫庭筠和韋莊為代表的十八位詞人的五百首詞作。其中除溫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人與蜀地無關外,其余十五人或是蜀籍,或流寓蜀中,或仕前、后蜀,均與西蜀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聯(lián)系,因此亦可以把他們稱為“西蜀詞派”。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說,花間詞乃是供“繡幌佳人”在酒筵舞席上遣興娛賓之用的,因此它上承南朝梁代側艷詩體之傳統(tǒng),下?lián)P晚唐五代歌妓演唱之風習,內容偏重閨情(這樣才能切合歌妓身份口氣),情調綺靡柔媚(這樣才能有助歌妓嬌嬈之態(tài)),詞藻錦繡華麗(這樣才能“擬化工而迥巧”,“奪春艷以爭鮮”)。確實,當我們翻開《花間集》,便有一股香艷之風撲鼻而來,它的風格大致可以濃艷婉媚、香軟綺靡概之?!痘▎柤分校諟赝ン拊~最多,且放卷首,所以有“花問鼻祖”之稱。韋莊與溫庭筠齊名,并為花間派領袖,但他們的詞風卻迥然不同。溫詞綺靡濃艷,含情深隱,而韋詞清麗疏淡,明白吐露。除溫韋外,其他十六人的詞風不是入于溫,便是入于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