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文化研究會理事、收藏家劉洪川先生的《木版年畫收藏藏版集》籌備出版,肖峰會長為之題寫了書名。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木版年畫在我國已有千年歷史,山東濰坊楊家埠,是收藏家劉洪川先生的出生地。得天獨厚的收藏條件使得他在首屆西泠印社國際書法藝術節(jié)上,能夠展示他收藏的一百多套明、清以來的木版年畫古畫版,并榮獲最佳展示獎。木版年畫被譽為古代文化活化石,楊家埠木版年畫始于明朝末年,繁榮于清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是我國著名的三大民間年畫之一。清代乾隆年間,是楊家埠年畫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當時的楊家埠已有“畫店百家,畫種上千,畫版數萬”之說,年畫銷量每年高達數千萬張,除滿足當地民間需要外,還遠銷江蘇、安徽、山西、河南、河北、東北三省和內蒙等地,以品種多、規(guī)模大、銷量范圍廣而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年畫三足鼎立,成為名躁一時的中國民間三大畫市之一。楊家埠年畫表現(xiàn)內容豐富多彩,有神像類、門神類、美人條、金童子、山水花烏、戲劇人物、神話傳說等,同時也有反映民間生活、針砭時弊之作,但喜慶吉祥是楊家埠年畫的主題。諸如吉祥如意、歡樂新年、恭喜發(fā)財、富貴榮華、年年有余、安樂升平等,像親人的祝福、似好友的問候,構成了農民新年祥和歡樂,祈盼富貴平安的特點。楊家埠木版年畫體裁形式新穎多樣,從大門上的武門神、影壁墻上的福字燈、房門上的美人條、金童子到房間內的中堂、炕頭畫;窗戶兩旁的月光畫、窗戶周圍的窗旁、窗頂,乃至院內牛棚禽圈上的欄門坎,大車、糧囤上也都有專用張貼的年畫。真可謂無處不及、無所不有,把一個農家院落里里外外裝飾得節(jié)意濃郁、喜氣洋洋。作為中國黃河流域地道的農民畫,楊家埠木版年畫根植于民間,土生土長,集中了廣大勞動人民淳樸的思想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長期以來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點,即在表現(xiàn)手法上,它通過概括、象征、寓意和浪漫主義手法來體現(xiàn)主題。構圖完整、飽滿、勻稱、造型夸張、粗壯、樸實;線條簡練,挺拔流暢;色彩艷麗,火爆,對比強烈,富有裝飾性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充分體現(xiàn)了我國北方農民粗獷、奔放、豪爽、勤勞、幽默、愛憎分明的性格特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典型的“山東大漢”。也正是這種獨到的性格特點,因此備受中外客人的喜愛。劉洪川先生的可貴之處在于他山東大漢式的執(zhí)著,懷著對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熱愛,全心全意投入到對一大批清代和民國時期雕版的收藏和保護工作中。他在十年浩劫中就曾冒著危險搶救、收藏和整理過當時被視為“四舊”、必欲毀壞的珍貴雕版;在物欲橫流的經濟大潮中又曾不惜重金買下如“王家道”的大家堂軸子、大財神和配軸等濰縣年畫中的精品。這就凸現(xiàn)了弘揚文化的人首先必須具備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而與西湖文化研究會的宗旨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