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維爾家的苔絲》之所以成功,離不開作者嫻熟的寫作技巧。哈代是學建筑出身,他的作品結構嚴謹,如同一座宏偉建筑一樣上下呼應,前后勾連。單以為苔絲送終的絞架為例,最后雖以黑旗升起來暗寫,但前面已有多次影射:“場主的大號刀叉在餐桌上像是剛要搭起的絞架”(第十八章),“那不是十字架!是個不吉祥的東西……”(第四十五章)。哈代青年時期對神學、哲學、文學都曾認真鉆研。如今大量引用到書中,既烘托了時代氛圍,又豐富了表現(xiàn)手法。今天的中國讀者可能會奇怪書中何以引用那么多的《圣經》故事及經文,殊不知這是當年歐洲極普及的知識,在英國的那些教育落后的地區(qū),更幾乎是普通百姓必須和僅有的學習課程。而當時風行的哲學思想從安吉爾口中說出,更突出了他勇于叛逆、敏而好學的性格。此外,書中對農業(yè)勞動的一些細節(jié)描寫,顯示了作者對底層生活的熟悉。作者曾給本書加了一個副題:《一個純潔女人的故事》。從小說本身來看,苔絲的純潔是感人至深的,連她少時的受騙失貞,其實也是因為過于純潔,毫無對惡人的防范之心才吃虧的。然而,謳歌這樣一位失過身的女主人公,本身就被維多利亞時代道貌岸然的衛(wèi)道士所不容。他們對本書大加攻訐,作者甚至被迫作些刪節(jié)——我們這部譯本所依據的原文版本,已經恢復了原貌,讀者可以看到,書中對兩性及暴力都寫得極其隱諱,毫無有傷風化之處。足見當年那些惡毒攻訐實屬無稽之談。但世事自有公論,終究由歷史和人民做出了抉擇,使本書當之無愧地成為一部世界文學經典而傳世。哈代本人也受到了極大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