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怎能同時兼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惡,在讀書與偷書之間、在互助與殺戮之間,展現人性的美好2006亞馬遜網絡書店年度選書,榮登《紐約時報》青少年文學排行榜第一名,穩(wěn)居臺灣誠品書店、金石堂網絡書店暢銷書榜首,足以和《安妮日記》并列經典,感人程度超過《追風箏的人》。這是一個關于文字如何喂養(yǎng)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死神首度以豐富的感情,為讀者講述一個孤單的小女孩,如何藉由閱讀的力量,度過人生最艱困的時期。能讓人決定重生的,只有書。這個故事能夠改變你的生命。——《紐約時報》 [內容介紹] 9 歲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在戰(zhàn)亂中被迫送到寄養(yǎng)家庭,但弟弟不幸死在旅途中,莉賽爾在弟弟冷清的喪禮后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冊,為的是要紀念自己永遠失去的家庭。寄養(yǎng)家庭位在慕尼黑凋蔽貧困的區(qū)域,大人彼此仇恨咒罵,老師狠毒無情,戰(zhàn)火時時威脅人命。莉賽爾每晚抱著掘墓工人手冊入睡,惡夢不斷。養(yǎng)父為了讓她安眠,于是為她朗誦手冊內容,并開始教她識字。學會認字進而開始讀書的莉賽爾,盡管生活艱苦,吃不飽穿不暖,卻發(fā)現了一項比食物更讓她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用偷來的書繼續(xù)學習認字。從此莉賽爾進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讓她熬過了現實的苦難,也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讀書給躲在養(yǎng)父家地下室的猶太人聽,在空襲時為躲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鄰居朗讀故事,安慰了每顆惶惶不安的心,潛移默化改變了原本粗鄙的性情。對照著戰(zhàn)場上萬人之間的爭奪殘殺,莉賽爾藉由閱讀與文字所散發(fā)的力量,讓死神驚訝地睜大了眼睛,一面收取戰(zhàn)場上的靈魂,一面思索人性的深奧:為什么人類一面展現殘酷的殺戮,一面又有發(fā)自內心的關愛呢?多年以后,死神前去迎接莉賽爾的靈魂。死神坐在喧囂的大馬路旁,忍不住感嘆道:“人哪!人性縈繞我的心頭不去!人性怎能同時間如此光明,又如此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