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千年的中國政治舞臺上,每一個封建帝王的興起,每一個將相的敗落,都上演了一幕幕權與謀的較量。有幾度傾覆的厄運,也有屢經曲折的磨難,衰而復興,巍然屹立。無論是灰飛煙滅的毀滅,還是一次又一次的轉危為安,都讓我們看到了智慧的力量。正是因為這股力量,我們才能欣賞到那些叱咤風云的人物、威武雄壯的士兵、千千萬萬的過客,及其上演的一出出悲喜劇。我們姑且不去評價歷史人物的功與過、是與非,只從智慧的角度去發(fā)掘其中的謀與略,這些謀略是那樣的神奇,那樣的博大精深。雖然這一切都是為了攫取政治權力,然而到今天,它已成為中華文明的一筆巨大財富。作為后人,我們理應發(fā)掘整理這筆財富,并將這筆財富繼承下去。由于歷史的局限性,古人對于才智的運用,有他們獨特的方式和目的,也有謬誤和失敗之處。但我們相信,一切有識之士,都可以從中吸取精華,并可借助它那璀璨的智慧之光,找到解決各種棘手問題的方法,從而善于籌劃、長于韜略、增長才干,甚至建功立業(yè)?,F(xiàn)在,挖掘傳統(tǒng)文化和利用其解決實際問題,已成了世界性風潮:“三十六計”可以用來經商、打商戰(zhàn);“孫子兵法”也可以用來發(fā)展企業(yè)、經營企業(yè)、規(guī)劃人生。這是多么的神奇。其實,這是非常明了的事。這些權與謀中的智慧,本身就有多種“基因”和“轉基因”的條件,它可能源自開國創(chuàng)業(yè)的帝王,也可能是治國安邦的良輔謀臣、馳騁沙場的武將,以及縱橫捭闔的外交家或是草莽英雄。他們在各自所處的歷史舞臺上,面對波詭云譎、危機四伏而又瞬息萬變的復雜形勢,能夠扭危局、勝險惡,沉著應變,機敏而動。治國則能從崎嶇而至坦途,上戰(zhàn)場則能出奇制勝,理財則能興國而富民,出使則能在談笑間策定乾坤,處世則能高屋建瓴而從容自若,令人擊節(jié)贊嘆。他們事業(yè)和人生的重要建樹,都體現(xiàn)在這些謀略里。正因為如此,歷代的人們一直都在挖掘這個寶藏,而且越挖越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