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涵(1885—1968),安徽六安縣南官亭人。原名永浩,別名涵廬、夢弼,筆名一涵。十四歲中秀才,二十五歲畢業(yè)于安慶安徽高等學堂,二十六歲自費赴日留學,在明治大學攻政法科。三十一歲回國與李大釗共辦《晨報》,三十三歲加盟北京大學編譯委員會,兼任中國大學、法政專門學校教授?!八囊欢闭兒螅瑲v任上海法政大學、吳淞中國公學教授、社會科學院院長。南京解放后任南京大學教授、政治系主任、法學院院長等職。著有《政治學綱要》、《歐洲政治思想史》、《中國御史制度的沿革》等書,譯有《杜威的實用主義》、《杜威哲學》等書,另出版詩集《金城集》。一九六八年逝葬南京雨花臺公墓。新文化運動中追求現代民主政治者有兩派,一派轉向馬克思主義,一派仍堅持西方傳統(tǒng)民主主義理念,吳漢全評論說:“高一涵屬于后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且極具代表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