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事改革研究和改革部門的實際工作已有十幾個年頭。80年代,我對改革的研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那以后,我始終沒有離開過體改戰(zhàn)線,做過幾年改革部門的實際工作,這些年專職從事經濟改革的研究工作。能把一生中最寶貴的年華努力奉獻給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改革開放事業(yè),這不能不說是我的幸運。我為之感到欣慰。我在十幾年的工作中,積累了一些改革方面的文稿,從中挑選出來大部分,形成了《中國改革研究文稿》。改革,書寫了中國在20世紀最后20年的嶄新的一頁;改革,同樣將創(chuàng)造21世紀中國的輝煌。對此,我深信不疑。改革,贏得了過去;改革,也將贏得未來。在我過經濟社會發(fā)展處在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環(huán)境面前,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相關矛盾共存的,在我國即將加入WTO、參與與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個基本的估計和判斷至關重要:改革——決定中國未來。改革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動力?;谶@樣一個認識,我在整理自己的文稿時,多少感受到了一些“合時而著”真實情感,也試圖反映“與時俱進”的良好愿望?!吨袊母镅芯课母濉钒磧热莘志幊晌灞荆谝槐疽浴案母铩€有很長的路”為主題,將我在80年代末、90年代這個時期的改革短論合文章匯集起來。其它四本按四個相互聯系又各有側重的主題編輯成冊:第二本,“深化產權制度改革”;第三本,“轉向結構性改革”;第四本,“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第五本,“實行大開放戰(zhàn)略”。通過這種以內容為主、兼顧時間順序的安排,盡可能把這套文稿聯成一體,由此反映我對某些改革問題的主要觀點。文稿匯集的文章,有些是改革方面的研究論文,有些是為報刊撰寫的改革短論,還有些是關于改革工作的建議稿。這些文稿的時間跨度有十多年,無論是內容還是風格都有所不同。在編輯成書時,為了如實的反映當時特定條件下的原意,保留原作的本來面目,只做了個別文字校改。這難免有歷史局限性,難免有某些觀點的重復,也會有在今天看來并不準確、甚至錯誤的觀點。改革本身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改革的研究更應當允許探索、討論和批評。我真誠地歡迎每一位讀者給予批評指教。文稿收入了幾篇我和我的同事共同撰寫的文章,特加以說明,我的一些同事給予了熱情幫助。這里特別感謝苗樹彬、杜光輝、丁新莉、詹達沖等同志,他們?yōu)槲母宓某霭娓冻隽诵燎诘膭趧樱蚁蛩麄儽硎菊\摯的謝意。對中國經濟出版社給予的大力支持表示謝意。中國,改革的路還很長,改革需要研究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還很多。我愿以這套《中國改革研究文稿》的出版激勵和鞭策自己:更多一點改革的精神,更多一些改革的研究成果,奉獻給社會,奉獻給人民,奉獻給我熱愛和追求的改革開放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