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冶金工業(yè)冶金中單元過程和現(xiàn)象的研究

冶金中單元過程和現(xiàn)象的研究

冶金中單元過程和現(xiàn)象的研究

定 價:¥96.00

作 者: 蕭澤強
出版社: 冶金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冶金技術

ISBN: 9787502439828 出版時間: 2006-10-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 頁數(shù): 575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分8個專題,介紹了作者及其合作者在研究冶金單元過程和現(xiàn)象時所獲得的研究結果,涉及的主要冶金過程和現(xiàn)象包括熔池噴吹、氣泡行為、攪拌與混合、兩相流、界面現(xiàn)象、非等溫流動、二次燃燒和高溫低氧空氣燃燒等。為了便于讀者了解全書梗概,方便閱讀,作者特別在第1章中總體介紹了浸沒式側吹特征、氣泡泵現(xiàn)象的全浮力模型、渣金界面卷混模型、中間包非等溫流現(xiàn)象和無焰燃燒等專題的主要研究結論,及其在國內外學術界引起的反響。此外,各章均概略地做了導讀提示和小結。本書可供冶金領域的科研、生產、設計、管理、教學人員閱讀。

作者簡介

  蕭澤強,1934年出生于湖南長沙,1961年東北工學院鋼鐵冶金本科畢業(yè)后留校工作,先后任助教、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73~1974年在地拉那大學講授冶金專業(yè)課,1978~1980年赴瑞典進修,1988~1994年兼任瑞典皇家工學院冶金專業(yè)研究生課講師。1996年起在中南工業(yè)大學熱能工程專業(yè)任博士生導師。自20世紀70年代起,先后從事熔池側吹氧、噴射冶金、爐外精煉、熔融還原和高溫空氣燃燒等工藝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出“全氧側吹轉爐煉鋼法”;80年代起重點從事冶金中單元過程和現(xiàn)象、冶金過程數(shù)值分析技術的應用,以及冶金反應工程學領域的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提出金屬熔池攪拌現(xiàn)象分析的全浮力模型、渣鋼界面卷混模型和中間包非等溫流動模型等。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專著4部,參與和組織編著出版《冶金反應工程學叢書》。

圖書目錄

1 冶金單元過程和現(xiàn)象的研究及意義
 1.1 緒言
 1.2 現(xiàn)代冶金工藝和冶金學學科的發(fā)展
 1.3 冶金反應工程學的發(fā)展及其研究方法
 1.4 冶金單元過程和現(xiàn)象研究的意義
 1.5 金屬熔池中氣泡、液滴的行為和孔口氣體流出研究綜述
 1.6 金屬熔池的攪拌和混合研究綜述
 1.7 冶金熔池中的浸入式側吹技術及其工業(yè)應用研究綜述
 1.8 管道和熔池中的氣粉兩相流行為研究綜述
 1.9 渣金界面和相間反應研究綜述
 1.10 連鑄中間包內熱工及流動特性研究述
 1.11 熔融還原技術的可行性研究綜述
 1.12 高效蓄熱技術和燃料在高溫低氧空氣中的燃燒研究綜述
 1.13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2 金屬熔池中氣泡、液滴的行為和孔口氣體流出
 2.1 冶金過程浸入式氣流流出和氣泡形成行為的研究
 2.2 熔池中浸入式噴嘴周邊氣體的流出行為
 2.3 液相中浸沒式噴嘴氣體流出行為的研究
 2.4 錐頂液滴形成機理的研究
 2.5 CaO-SiO2-Al2O3-FeO熔渣起泡行為的研究
3 金屬熔池的攪拌和混合
 3.1 噴吹鋼包中流體流動的實驗研究
 3.2 鋼包噴吹時氣泡泵現(xiàn)象的全浮力模型
 3.3 氣泡泵起現(xiàn)象的理論和實驗研究
 3.4 RH水模型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3.5 吹氬鋼包內鋼液流速的實際測定和理論計算
 3.6 多噴嘴吹氬鋼包的流動和混合現(xiàn)象
 3.7 吹氬鋼包內最佳噴吹工藝參數(shù)的研究
4 冶金熔池中浸入式側吹技術及其工業(yè)應用
 4.1 我國氧氣側吹轉爐煉鋼的發(fā)展
 4.2 熔池頂吹、底吹和側吹吹氣攪拌效率對比的水模型研究
 4.3 傾斜側吹氣液射流在熔池中的軌跡
 4.4 關于熔池中浸入式側吹射流軌跡研究的幾個結果
 4.5 關于側吹氧技術在鐵浴熔融還原反應器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5 管道和熔池中的氣粉兩相流噴吹
5.1 等截面管道中氣固兩相流顆粒速度的理論計算
5.2 等截面噴管中粉粒初始速度的研究
5.3 短管中粉氣兩相流粉粒速度的實驗研究
5.4 收縮噴嘴中氣粉流行為的理論計算
5.5 組合管中粉粒終速的理論計算
5.6 粉氣流水平噴入液體中射流軌跡的研究
5.7 浸入式頂吹粉氣流穿透行為的研究
5.8 鋼包底吹多相流運動參數(shù)的理論研究
6 渣金界面和相間反應
6.1 噴吹鋼包中渣金界面卷混現(xiàn)象的理論研究
6.2 噴吹鋼中偶見大顆粒夾雜物行為及其來源的研究
6.3 噴吹鋼包中渣——金間脫氧和再氧化速度的研究
6.4 渣——鋼混合狀態(tài)對冶金速率的影響
6.5 利用NaOH水溶液——CO2系模型研究噴吹鋼包內裸露液面的吸氣速率
6.6 轉爐渣侵蝕鎂質磚過程的觀察及機理分析
6.7 固液界面能測量的新方法
6.8 碳多孔體中碳化硅晶須原位生長條件的實驗與模型研究
7 連鑄中間包內熱工及流動特性
 7.1 中間包——一種典型的非等溫反應器
 7.2 中間包內非等溫流現(xiàn)象的基礎研究
 7.3 連鑄中間包內鋼液對流流動特征的水模型研究
 7.4 板坯中間包鋼水流動的熱態(tài)水模型
 7.5 生產條件下40t板坯中間包內非等溫流特征的研究
 7.6 非等溫雙流連鑄中間包內鋼液的流動和傳熱特征
 7.7 廣鋼中間包流動控制的等溫和非等溫水模型
 7.8 連鑄中間包底吹氣過程水模型實驗研究
 7.9 多流中間包流動特征分析的全流量模型
8 熔融還原技術的可行性研究
 8.1 碳飽和鐵液內渣中三氧化二鉻的還原動力學研究
 8.2 氬氣氛下鉻鐵礦含碳球團還原動力學
 8.3 固體碳還原熔渣中FeO反應的動力學研究
 8.4 熔融還原技術可行性的基礎評估
8.5 唐鋼6t全氧側吹轉爐鐵浴熔融還原半工業(yè)性試驗小結
8.6 轉爐型熔融還原爐內二次燃燒及傳熱條件的理論研究
8.7 轉爐型熔融還原反應器內二次燃燒現(xiàn)象的模型研究
9 高效蓄熱技術和燃料在高溫低氧空氣中的燃燒
9.1 高風溫無焰燃燒(HTAC)技術在日、美、歐一些國家的開發(fā)及應用近況
9.2 高溫低氧空氣燃燒過程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9.3 高溫低氧空氣燃燒火焰觀察實驗研究
9.4 蓄熱式鋼包烘烤裝置的熱工特性
9.5 鋼包烘烤中轉爐煤氣高效燃燒技術的應用
9.6 蓄熱式鋼包烘烤裝置對160t包襯溫度均勻性的影響
9.7 高溫空氣燃燒技術在中國鋼鐵企業(yè)中的應用和開發(fā)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