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無疑是俄羅斯古典文學的一位杰出代表。早在20世紀初,他的作品就傳到中國來了。1907年,也就是在契訶夫逝世后不久,吳禱從日文將《黑衣教士》轉譯了過來,介紹給中國讀者。兩年后,即 1909年,周作人和周樹人合譯的《域外小說集》出版,其中收入了契訶夫的兩個短篇小說:《在莊園里》和《在流放中》,而在附在書后的“著者事略 ”中,譯者還對契訶夫作了介紹:說他“卒業(yè)大學,為醫(yī)師”,“多閱世故,又得科學思想之益,理解力極明敏”,“著戲劇數(shù)種及短篇小說百余篇,寫當時反動時代人心頹喪之狀,藝術精美”,還說他“雖悲觀現(xiàn)世,而于未來猶懷希望”。這段介紹文字雖簡短,卻勾勒出了契訶夫及其創(chuàng)作的一些特點。本書從人品、創(chuàng)作和藝術三個方面介紹了契訶夫。 契訶夫離開人世已經百年有余。他創(chuàng)作的小說和戲劇作品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成為世界文庫中的無價瑰寶和珍貴遺產。作為一個杰出的藝術家和歷史人物,契訶夫的成長和發(fā)展道路是頗有教育意義的。契訶夫的一生給人們留下了很多啟迪:藝術家應該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作家必須具有正確和進步的世界觀、作家必須永不知倦地進行探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