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形文字又名釘字頭,它的筆畫都是由一頭粗、一頭細的直線構成,像是楔子或釘子。阿拉伯人很早就發(fā)現了這種古文字,給它起名為楔形文字。人們給它起名以后大約500年,英國人重新發(fā)現這種古文字,不知道已經有過名稱,又重新給它起名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最早不是楔子形狀,而是象形圖畫形狀。象形圖畫經過簡化以后,由于用一種特殊的書寫工具,文字的筆畫變成楔子形狀。特殊的書寫工具是,以小棍兒為“筆”,以軟的泥板為“紙”,小棍兒在軟泥板上一壓就成一個楔形筆劃,不需要墨水、右手執(zhí)“筆”,斜著壓下去,離開手的一端壓痕粗,接近手的一端壓痕細,粗的一端在左,細的一端在右。換言之,楔腦在左,楔尾在右。也可以楔腦在上,楔尾在下。小棍兒的“筆”可以用各種材料制成:樹枝、草莖、骨頭、木頭、金屬等。泥板的“紙”很像磚頭,曬干或燒硬以后可以把文字長久保存,類似陶器。需要保密的文件,另用一塊泥板蓋上,保護下面有文字的泥板;還可以在兩塊泥板的四邊接合處用軟泥封?。ǚ饽啵?,加蓋印章,成為一個泥板信封。這種書寫方法可以名之為“壓寫”。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