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詞詠高郵》從某個側面、層面展現了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風物、民情。有些則為今人所鮮知、末知。茲略舉數例。王安石、司馬光之間政見革保斗爭激烈,反對全面否定變法和反對打著變法旗號以權謀私者的蘇軾累受迫害,其元祐黨秦觀等人的遭遇凄慘,后世學者文人留下了深切關情和無限崇夠之作。北京時高郵的鳧茈粉(荸薺粉)、小香米、荷包白魚鲊乃進京貢品,無代起便有“京師飽吃高郵米”之贊。南宋的香泉、甓社春和明代的五加皮等佳釀名聞遐邇。新開湖(元后期始稱高郵湖)中香莼紫蟹豐多,并產鱸魚、鰣魚。南宋陳郁在龔炳的一首詩注中寫道:“高沙甓社湖,產徑寸珠,為淮至寶?!敝楹蛑置龊1彼胃哙]東園芍藥在全國著名的揚州芍藥行列中別具特色,南宋呂本中的詩題為《高郵道中荷花極目平生所末見》,難怪明人稱“州治普為花下縣”。明王磐有《西樓樂府》傳世,與金陵陳大聲合稱南北典之冠;他也寫詩,其婿張綖,詩名很盛,《觀田家嫁女歌》描述了男方聘禮中“大鴨雙雙頭背光,小鴨雙雙翼尾黃”。清代一度遷居揚州的王敬之參加過揚州文士紀念秦淮海八百生日會。蒲松齡作高郵州守孫蕙幕賓時感慨地寫下“秦郵文物,素號名區(qū)”。歷代詠嘆對高郵的地上文物無不有所觸及。凡此種種,均為研究古代高郵或者更大范圍內的歷史提供了佐證和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