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樂觀,在于它主張人們要向大自然學習,學習它的寵辱不驚,學習它的樂觀向上,就像大地從不抱怨老天的陰晴冷暖,風霜雪雨。 《易經》的質樸,在于它主張道法自然,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無論你服不服氣,逆不逆反,到頭來結果都是一樣;一味地叫囂名利,追求虛榮,只看眼前得失,不在乎自然法則,就會得到相應的果報。 《易經》的科學,在于它是祖先智慧的結晶,學識大成。它不是照本宣科的教材,而是心靈的造化,與自然的結合。它哪里局限于那卦詞,那卦象;它有數學,有物理,有哲學,有醫(yī)學……有人類已掌握的、未掌握的一切,然而祖先創(chuàng)造它時,并非以先知的資態(tài)在著書立說,他們只是在告訴后人一件事;要適應——應變——變通,如風、如雨,像江河流入大海,像蟬蛹蛻變?yōu)榈?,像日月東升西落……而一切,都映射在我們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