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理論從蘭社到《現(xiàn)代》

從蘭社到《現(xiàn)代》

從蘭社到《現(xiàn)代》

定 價:¥27.00

作 者: 金理
出版社: 東方出版中心
叢編項: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社團史”研究書系
標 簽: 學術隨筆

ISBN: 9787801864734 出版時間: 2006-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8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魯迅的突圍,從對“文學”的重新想像開始。在林希雋輩那里,所謂的“文學制作”、所謂的“嚴肅的工作”,“形式要有‘定型’,要受‘文學制作之體裁的束縛’;內容要有所不談;范圍要有限制。這‘嚴肅的工作,是什么呢?就是‘制藝’,普通叫‘八股’”。而魯迅以為,“比起高大的天文臺來,‘雜文’有時確很像一種小小的顯微鏡的工作,也照穢水,也看膿汁,有時研究淋菌,有時解剖蒼蠅。從高超的學者看來,是渺小,污穢。甚而至于可惡的,但在勞作者自己,卻也是一種‘嚴肅的工作’,和人生有關,并且也不十分容易做”,魯迅在這里強調雜文品格的嚴正和雜文家創(chuàng)作的認真,“小小的顯微鏡”與“高大的天文臺”交鋒的背后,魯迅更是在用一種反本質化的“文學”建制,去解構林希雋等人以西方“文學概論”為標準定義對“文學”理解的壟斷。施蟄存、杜衡、林希雋等人口口聲聲視為理所當然的“文藝價值”、“嚴肅的工作”、“繁重文學制作”其實都是歷史性建構的產物,破解文學的本質性定義,即否定了“文學概論”式的文類等級觀對雜文的輕視與冷落:我們試去查一通美國的“文學概論”或中國什么大學的講義,的確,總不能發(fā)見一種叫作Tsa—wen的東西。這真要使有志于成為偉大的文學家的青年,見雜文而心灰意懶:原來這并不是爬進高尚的文學樓臺去的梯子。托爾斯泰將要動筆時,是否查了美國的“文學概論”或中國什么大學的講義之后,明白了小說是文學的正宗,這才決心來做《戰(zhàn)爭與和平》似的偉大的創(chuàng)作的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中國的這幾年的雜文作者,他的作文,卻沒有一個想到“文學概論”的規(guī)定,或者希圖文學史上的位置的,他以為非這樣寫不可,他就這樣寫,因為他只知道這樣的寫起來,于大家有益。魯迅似乎素來反感“文學概論”或“什么大學的講義”之類儼然、雍容、縝密的本質性規(guī)定,“比較自愛的人,一聽到這些冠冕堂皇的名目就駭怕了,竭力逃避。逃名,其實是愛名的,逃的是這一團糟的名,不愿意醬在那里面”,這一思路印之于雜文的文體確認,則是:我以為如果藝術之宮里有這么麻煩的禁令,倒不如不進去;還是站在沙漠上,看看飛沙走石,樂則大笑,悲則大叫,憤則大罵,即使被沙礫打得遍身粗糙,頭破血流,而時時撫摩自己的凝血,覺得若有花紋,也未必不及跟著中國的文士們去陪莎士比亞吃黃油面包之有趣。魯迅對“文學本位主義”的揭破,正是要世人警醒潛藏在“嚴肅的工作”、“繁重文學制作”之類背后的權力體系,以及在這種純文學性的“文藝價值”麻痹之下,遺忘了“生存的血路”,甚至無意中成為反動者的幫閑。而那種“不愿意醬在那里面”、“倒不如不進去”的逃命、破名的思維特質,承載了魯迅對文學經(jīng)典化、體制化的反思,任何藝術、文學一旦“被命名”,往往就容易失去其原有的生命與活力,而雜文的價值正在于“對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給以反響或抗爭,是感應的神經(jīng),是攻守的手足”。至于魯迅對自我生命價值的自覺,以及這種自覺與雜文創(chuàng)作之間內在的關聯(lián),張新穎先生已經(jīng)作了非常精辟的論述:魯迅直至生命終止才不能不放棄的雜文,這種交織著他人的毀譽、褒貶,消耗著自己的精血和心神的雜文,這種與平庸、繁瑣、骯臟甚至是令人憤怒、厭惡、絕望的現(xiàn)實血肉粘聯(lián)的雜文,寫作它的最根本的內在動因……都是出于一個主體對于現(xiàn)實世界的自由責任。對于現(xiàn)實的自由責任,是構成這個主體的核心因素,處在主體的內部,對于主體來說,它不是來自外部的動力。P258-259

作者簡介

  金理:1981年1月生于上海,現(xiàn)為復旦大學中文系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博士生。有論文若干發(fā)表于《文藝理論研究》、《南方文壇》、《上海文學》等刊物,2003年至今,主筆《文匯報》中短篇小說評議專欄“期刊連線”。

圖書目錄

001/總序陳思和
001/序論一個社團和一個人
001/第一節(jié)對這一群體具備社團性質的論證與界定
007/第二節(jié)這一社團的主要特征
010/第三節(jié)“施老大”的核心作用
016/第一章從“蘭社”到“瓔珞社”:文學與事業(yè)的揚帆啟程
016/第一節(jié)同締芝蘭文字盟
020/第二節(jié)欲求新學作新民
023/第三節(jié)滄海騰波龍起蟄
034/第二章從“文學工場”到“水沫社”:現(xiàn)代知識分子民間崗位的確立(上)
034/第一節(jié)從今文學有工場
039/第二節(jié)新店開張浮一沫
055/第三章從“文學工場”到“水沫社”:現(xiàn)代知識分子民間崗位的確立(下)
055/第一節(jié)洗凈風花雪月辭:施蟄存等人的“赤色歲月”
057/第二節(jié)列車無軌任橫行:普羅文學與現(xiàn)代主義的雜糅并置
063/第三節(jié)左右徘徊失主張:從左翼文學運動中偏離
071/第四節(jié)相輕相重風云幻:與馮雪峰的漸行漸遠
077/第五節(jié)左右逢源無逋莫:現(xiàn)代知識分子民間崗位的確立
094/第四章“因緣遇合協(xié)三才”:《現(xiàn)代》雜志的創(chuàng)刊與???br />094/第一節(jié)《現(xiàn)代》創(chuàng)刊
101/第二節(jié)“《現(xiàn)代》同人”辨析
107/第三節(jié)《現(xiàn)代》???br />115/第四節(jié)社團分化及各人經(jīng)歷簡述
136/第五章“儒墨何妨共一堂”:《現(xiàn)代》雜志的風貌與品格
136/第一節(jié)現(xiàn)代的
153/第二節(jié)多元的
159/第三節(jié)中立的、商討的
170/第六章“文藝自由”與“干涉主義”:“第三種人”論爭辨析
170/第一節(jié)“第三種人”論爭過程與焦點簡述
180/第二節(jié)“第三種人”的演變
192/第三節(jié)“第三種人”辨正
205/第七章“昔之殊途者同歸”:重識《莊子》、《文選》之爭
205/第一節(jié)施、魯交往以及論爭始末的一般勾勒
218/第二節(jié)論爭所體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上兩大持續(xù)言說的路向和語言觀差異
226/第三節(jié)論爭的辯證與暗合
238/第八章社團凝聚力的顯影:從“文藝自由論辯”到“國防詩歌”論爭
239/第一節(jié)“連環(huán)圖畫”與莎士比亞戲劇
246/第二節(jié)“尺”、“圈子”“模子”以及“解剖刀”
254/第三節(jié)“心造的幻影”與“創(chuàng)作的困難的根源”
256/第四節(jié)“小小的顯微鏡”與“高大的天文臺”
261/第五節(jié)《燈》與《“向光明”》
271/附錄相關年表
278/參考文獻
284/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