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鐘鳴第一部結集出版的自選詩,其中不少作品,雖已先后在海內外發(fā)表出版過,但經作者歷年的修改或調整,又歧路逢春,別開生面。這些作品所醞釀經歷的時代,恰好是“朦朧詩”從肇始、繁榮到轉變的時代,故從中不難看出這場詩歌運動的影響,同時也能看到作者匠心獨運的一面。作者在自序中,延續(xù)新文學運動前人的觀念,把當代詩歌的寫作劃分到“北俊”和“南靡”這兩種大的文化背景下來加以考察,以辨認“觀念性詩歌””和“氣質性詩歌”的特征。從本集所收錄的作品來看,顯然,作者本人對兩者都保有一定的距離,而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而最值得注意的是,本詩集無論是代表作也好,少示于人的作品也罷,都表明了作者至少在這一階段中對現(xiàn)代詩的一種觀念,即,詩歌的“現(xiàn)代性”不能完全與“現(xiàn)實性”劃等號,其題材、角度、方法、技巧,都應該處于完全開放而多樣化的狀態(tài)之中;其意境和語言風格最明顯的特征,便是其作品之形成,用心更多的不是在“寫作”層面上,而是在“文化”層面上。其代表作《中國雜技:硬椅子》、《鳳兮》、《匪囚之歌》等,最鮮明地體現(xiàn)了上述特色。所以,鐘鳴的寫作有著明顯的解構特征,作者或許想讓讀者甚至他本人,最后獲得的是一種歷史感而不單是詩歌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