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不如9大》一書2001年在韓國出版后,即受到讀者的強烈的共鳴和推崇,并迅速在多樣化的讀者群體中傳播開來,短短的時間內重印了15次之多,并修訂再版,長期穩(wěn)居暢銷書的前列??梢哉f鄭甲滬已經成為一個標志、一面旗幟,他所寫的書貼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在普通的生活中探求和講述經濟學原理,讓讀者在淺顯易懂的語言中感悟到生活與經濟的關聯(lián),學會從經濟學的角度思考和看特生活。當你看到《10不如9大》這本書是,是不是也曾對書名感到困惑不解呢?連小學生都知道9+1=10,10是比9大的,為什么作者卻說10不如9大?誠然,在數學上,10是比9大,但是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中,并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加減乘除,還有豐富的感情。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女人都想永久活在29歲,誰愿意成為30歲的女人?雖然不合數學原理,但是從內心來講還是感覺到9比10珍貴。企業(yè)的生產也同樣遵循這個道理,均衡數量,才能獲得最大的利潤。因此精明的制造商并不會無止境地擴大生產,因些,精明的制造商并不會無止境地擴大生產,因為他們明折生產9個商品比生產10個商品更能保證利潤。在本書中,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探求經濟學原理的例子還有很多,它告訴我們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那是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濟活動無處不在。經濟、市場存在于咖啡種子、天竺鼠等動植物中,存在于“費加羅”、“玫瑰騎士”中,存在于人類愛情、婚姻生活中,經濟活動就發(fā)生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