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研究語言的性質及其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閱讀中的復雜內涵。本書所作的比較和對照,其取向就并非歷史的取向,而是旨在以一種批判的眼光,從某些共通的主題(它們在不同的時刻出現于東方和西方)中找出它們的共同點來。我始終不相信任何文學和文化傳統(tǒng)的獨特性主張——不相信那種把東方和西方看得如此迥乎不同,以致其思維和表達的方式竟不能彼此理解,因而一種知識也就必須始終置身于另一種知識之外的看法。我在本書中決定做的一件事,恰恰是去拆除種種學術領地之間的柵欄,這些學術領地被稱為領域和學科,它們被包圍在學院和系所的重重藩籬之中。我寧愿向這種知識的分隔挑戰(zhàn),并展示某些基本的、東西方共有的闡釋學關注和闡釋學策略。本書中討論的問題,最初曾以萌芽的形式在一篇中勾畫出大致的輪廓,那篇文章于1983年發(f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