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結束這本關于環(huán)境和動物問題的小書時,大半個中國正遭受著百年不遇的洪水的襲擊。天上的水和地上的水混在一起,從森林正在消失的上游奔騰而下,一瀉千里。洪水沖破狹窄河道的束縛,在大地上汪洋恣肆地流淌。它吞噬了田野,沖破了城市的堤防,毫不留情地奪走人們的生命和財產。然而,這并不是自然策劃的一場“詭計”,甚至也不僅僅是一場自然的災難。天降豪雨,土地卻沒有了吸納的能力;冰川消融,森林卻不再具有蓄水的作用。土地變得貧瘠,原本豐茂的原始森林所剩無幾,自然的有機體正在被肢解。而這又是因為,我們向來只注意人的得失,卻從未考慮過河流山川的利益。我們沒有意識到,在漠視乃至任意侵害大自然所固有的利益的情形下,人的利益也不可能得到持續(xù)和良好的保障。我們世代居住的土地已經病了,病于人類無休無止的貪欲和無所顧忌的索取,洪水泛濫只是這種疾病的一個征兆罷了。地球環(huán)境是一個有生命的整體,每一部分受到傷害都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另外一部分。幾年前,在長江上游的廣袤地區(qū),考察者就注意到,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野生動物的生存受到極大的威脅。然而這種警告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或許,人們不覺得原始森林被砍伐和自己的生活有什么關系,也不覺得金絲猴、藏羚羊棲息地的破壞和自己的利益有什么相干,但是,當洪水毀壞了我們的家園,粉碎了我們的夢想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堅持這種自私狹隘的看法嗎?在水系上游水土保持地區(qū)實行所謂“木頭財政”,將不僅有計劃地摧毀當地貧苦人依賴森林的傳統生活,使棲息在此地的野生動物瀕臨滅絕之境,更將無可挽回地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和下游地區(qū)洪水泛濫。也許緊接著的是,豐富的水系慢慢變成干枯的季節(jié)河,或者中下游斷流。這一遠景,我們似乎已經在黃河的經驗里看到了。人類出于自然,就如嬰兒出于母腹。對自己的母親,我們應當深懷感謝之情,用愛和奉獻而不是貪求和索取去對待她。的確,人類是萬物之靈長,是自然進化漫長歷程中最復雜最高級的生命形式。然而,這并沒有人類任何一種役使自然的特權,相反,它賦予人類一種特殊的責任,那就是善意地對待自然,細心地看顧自然,盡力保持這個世界的豐富與完整。也只有這樣,人類才能得享自然的豐美賞賜。這就是我在這本小書里想要表達的觀念。寫作這本小書的過程相當艱苦。使我沒有半途而廢的重要原因,是因為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特別是我丈夫的支持。在這個喧鬧的時代里,他是我見過的為數不多的幾個認真而平靜的人之一。他所具有的這種品質,多年來是我精神世界的重要支撐力量。這次,他為這本小書做了好些插圖。這些插圖雖然有點拘謹,但也體現了他對動物和自然的熱愛。此外,我還要感謝青島出版社的王一方先生。前年,當我們談到環(huán)境和動物保護問題,以及出版一套綠色叢書的可能性時,可以說一拍即合。從那以后,我們就開始了愉快而有成效的合作。對此,我感到由衷地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