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門舞集的經理送來一本親子生活律動系列的新書,讓我為它寫序。林懷民交待之事我不敢不做,當即放下諸事來看書稿,一看之下,恍然大悟,原來我母親早年叫我做的家務竟是最流行的韻律操。我家以前是個日本式的大房子,建坪六十四坪,院子里有很多的樹和假山、魚池,可是我小時候絲毫沒有感激我父親讓我們住這么舒適、冬暖夏涼的透天厝,反而羨慕住公寓的同學,因為我以前要負責擦地板,日本式房子地板多,四周有回廊,而且當年沒有拖把,是用抹布跪在地上擦的,如果沒有一點腰功,擦完全家會站不起來??戳诉@本書才知道跪著擦地板是韻律操的一種,當年可是抱怨死了。那時臺北市大部分是泥土路,風沙很大,夏天地板每天要擦兩回,冬天擦一次,在地板上走才不會有腳印的痕跡。早上有時來不及擦要著急上學,就由我母親擦,下午放學回家第一件則是擦地板(銅山街的柏油路是我父親出錢鋪的,不知是否聽膩了我的抱怨),這個工作一直做到我出國為止,現在我五十多歲了,身手仍然矯捷,不曾有過病痛,不知是否當年跪著擦地板擦了二十年之功。其實,運動貴在恒心,有恒自然會有功效。這本書有意義的地方是它告訴父母應該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并且想辦法把它當成游戲的一種,使孩子不以為苦。孩子應該從小養(yǎng)成做家務的習慣,一生受用不盡。當年,我父親的財力可以請傭人,但是我母親不肯,她認為我們家六個女生,將來難免會嫁作他人婦,我母親不要我們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她將家中大大小小事分配給每一個孩子做,而且不許討價還價。我記得最小的妹妹分配喂魚,結果有一天掉到池塘中,差一點喂了魚。日本式的房子窗戶很多,每個禮拜天要擦窗戶,我記得那時把英文生字貼在窗戶上,一邊擦一邊背,擦完一邊再把生字揭下來貼另一邊,繼續(xù)背。看到這本書上講的寓教于樂,不禁很佩服我母親,她完全不知道林懷民是誰,但是她訓練我們方式跟書里講的一樣,“洗搓擰”那章就是我跟妹妹站在院子里想辦法擰干床單,我叫她抓緊床單不要動,然后盡量的反轉床單把水逼出來,以我當年擰床單的力氣沒有去報名柔道真是“暴殄天物”。這本書中的許多運動游戲都是童年經歷過的,都令我發(fā)出會心的微笑,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文化,小時候雖然物質不富裕,該有的快樂我們都有,只是當高樓大廈取代了日式平房時,那些我們兒時的家務變成了要用書本來教的活動了。無論如何,我很高興有人將家務化成活動教給孩子,至少下一代小會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我想起母親平時掛在嘴邊的“機器會壞,傭人會走,只有自己最可靠,自己會做不求人”,透過游戲讓孩子練習韻律、學會家務是這本書最值得推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