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堂隨筆》有三部分:短論、札記、隨筆,共計135篇文章,篇篇都是千字文。文章旨在解放思想釋放靈魂,作者在漫漫荒漠里跋涉,尋找自己向往的那片綠地。作者的思想深邃,文字造詣很深??絾枤v史,辨析史實,尋求答案,尖刻地評判。他的許多觀點和我們過去學過的歷史教科書大相徑庭,凡事總在問為什么?問得人心驚肉跳!商鞅的苛刑霸術,韓非子的冷酷無情,李斯的焚書坑儒……他把這些據說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功臣拉到光天化日下亮相,還他們一個猙獰真面目。他揭露了隋煬帝忌才殺士的暴虐,他鞭撻了朱元璋濫殺文人的丑行;他對軟骨頭的文人也毫不手軟,不管寫史者是怎樣地顛倒黑白。兩晉狂士阮籍晚節(jié)不保,宋之問拜倒在武則天的石榴裙下,王國維為封建專制制度自沉頤和園,他都痛心疾首地嘆息,毫不留情地諷刺。沒有高山顯不出平地,讀了任文祥的《三清堂隨筆》,方知自己的孤陋寡聞。作者在一百多篇文章里,引用的資料至少有一百多部書。正史、野史;雜記、筆記;詩話、叢話。年輕時讀書如小牛吃草,狼吞虎咽吃下去。而今吐出來就是珠潤玉圓的閃光文字,串起來就是光彩照人的美麗彩虹。老任說:“好賴也算是牛黃吧!”我說:“你這牛黃可是我們文人清熱解毒的一劑良藥??!”因為《三清堂隨筆》用典太多,只好走一千倒八百地讀,還要一邊讀一邊查資料。人與人有別,書與書不同。如今新書多得像夏天路邊的西瓜,許多是噴了農藥施了化肥的。讀那種書寡淡無味,有時還滿嘴腥臊氣?!度逄秒S筆》是一盤飄逸著清香的吐魯番的葡萄干,要細細品味,仔細把玩才行。因為每篇小文都講述著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都蘊含著一個催人猛醒的道理。文祥先生曾是邯鄲市作協(xié)主席,我們幾十年前就讀過他的長篇小說《鼓山風雷》。這些年來在報上不斷看見他的隨筆,真是文章越老越耐看。前幾年老母病重,他回家伺候母親。母親仙逝后,他卻不愿再回到那鋼筋水泥的城里去。故鄉(xiāng)的農家風情迷住了他,故鄉(xiāng)的藍天白云迷住了他。他索性筑屋修園,裝電腦,拉電話,安享竹籬茅舍之趣了。忽然想起白樸的一首曲: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這不就是老任閑適心境的寫照嗎?老任還有幾本書要出版,書稿已經打理齊整,也都是精短文章,也都是作者思想的火花。你不妨先去書店買一本《三清堂隨筆》看看,一定會愛不釋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