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國內外拉康研究的基礎上,運用比較詩學、跨學科研究的方法探討拉康理論的成因、特質及其對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潮尤其是文化批評的影響,以有助于國內文藝界和理論界認識拉康與西方后現代文化批評,從而提供一定的思想和理論借鑒資源。全書主體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第一章)從追蹤拉康的學術發(fā)展歷程人手,探尋拉康理論的主要思想淵源:黑格爾的哲學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索緒爾的語言學和列維一斯特勞斯的結構人類學。第二部分(第二、三、四章)主要從拉康思想的結構系統(tǒng)中抽取其若干關鍵詞--鏡像階段論、自我、他者、無意識、想象界、象征界、實在界、主體、欲望等等--進行深入剖析,認為這些相互關聯的理論關鍵詞在心理、語言和文化層面上構成了拉康式精神分析學的精髓,并且對后現代批評話語發(fā)生深刻影響。第三部分(第五章)從拉康在阿爾都塞、德勒茲等同時代人的理論中的反響,從拉康對《竊信案》的文本闡釋及其所引發(fā)的連串回應,從拉康理論與女性主義批評的關系等方面探討拉康對后現代文化批評的影響。